第94章 大唐西域记(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这点来说,周一良的启蒙读物是苏亦远远不可比拟。
不仅如此,周一良的私塾启蒙老师阵容,也非同寻常。
其中就有浙江巡抚张曾歇的次子张潞雪、张潞雪逝世后,周父为周一良另请了几位来头学识都不凡的家庭教师,其中有毓贤之弟毓廉、曾做过溥仪南书房行走的温肃、河北省喜作诗的文人张玉裁。
如果说这些人很陌生的话,那么大学问家唐兰,大部人都熟悉了(这位老先生,在本文出镜率极高)。
唐兰先生的学问有多厉害?
他创办了天津《商报》的副刊,内容涉及经学、小学、诸子、金石、校勘及诗词等,而且稿件还全由他一个人包揽。
几乎是一个人就承包了整本杂志,典型的全才。
吴世昌先生曾盛赞他说,“当今学人中博极群书者有四个人,梁任公、陈寅恪、一个你、一个我。”
就这蒙学阵容,这孩子只要肯用心读书,未来成就之大就可想而知。
所以,周一良8岁入塾,习经、史、子书,后学日文、英文。
读了十年私塾之后,1930年入燕大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
1935年,继续读研。就在这一年,周一良的人生有一个转折,他初拜陈门,五体投地追随陈寅恪。
因为,读研以后,周一良就到清华蹭陈寅恪的课,恰好就讲魏晋南北朝史。听完第一次,就倾服得五体投地。
周一良听过陈寅恪的史学课之后,搜求陈寅恪发表的论文来阅读。以当时周一良的学术素养,有些论文读后不甚了了,而崇敬之心却随之俱增。
对于大师的崇拜,从一节课开始就足够了。
再说,周一良跟陈寅恪两家本就是世交,他此前就听过陈寅恪的名头,不然,也不会去蹭对方的课。
他痴迷陈寅恪到何种程度?
痴迷到他,离开北平的时候,还让自己女友去蹭课,并且做笔记。因为陈寅恪先生每年都是讲他新的研究学术成果,不相重复的。
而他的女友邓懿已经考入清华中国文学研究所。
不过,周一良真正拜入陈寅恪门下,还是到史语所以后。
1936年暑假之前,俞大纲(陈寅恪的表弟)向陈寅恪推荐周一良到史语所历史组工作。
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周一良经过权衡考虑,为了跟随陈先生学习,决定放弃燕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因为这个时候迁到南京的史语所工作。
要到史语所工作,务必要离开北平,但周一良还是毅然决然,可见陈寅恪学问对他的吸引力之大。
当然,陈寅恪对周一良第一印象也很好,还称为“富而好学。”
因为,他俩都是名门出身,都是有名的公子哥。别看陈寅恪先生的照片之中穿着一个灰色的大马褂,土色土香,就觉得他是一个老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