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武钢的安全生产幻象(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993年11月1日,武汉钢铁厂第七分厂。
凌晨四点,厂区笼罩在浓雾中,只有高炉区亮着刺眼的探照灯。谢一扬披着黑色风衣站在调度室窗前,指尖敲击着钢化玻璃,节奏与远处鼓风机的轰鸣诡异同步。
“还有两小时天亮。”张铁柱的机械眼扫过监控屏幕,“冶金部检查团八点抵达。”
谢一扬的目光落在厂区西北角——那里矗立着三座封存多年的高炉,炉体锈迹斑斑,像被时代抛弃的钢铁巨兽。
“启动‘幽灵协议’。”他掏出镀金打火机,“啪”地蹿出的火苗映亮眼底寒意。
刹那间,整个厂区警铃大作。生锈的齿轮开始转动,高压蒸汽管道发出垂死般的嘶鸣。三百名临时工从睡梦中被拽起,他们大多是下岗再就业的老工人,此刻正被监工用橡胶棍驱赶着奔向各自岗位。
“都他妈动起来!”车间主任陈大勇踹开更衣室铁门,“今天谁掉链子,全家滚出福利房!”
老钳工王建国哆嗦着套上布满油污的工装。他认得这套装备——十年前武钢鼎盛时期的定制款,如今早已停产。更诡异的是,工具箱里所有设备都崭新发亮,连螺丝刀上的防锈油都未干透。
六点三十分,高炉控制室。
谢一扬凝视着监控画面中逐渐泛红的炉膛。张铁柱正用机械臂接入中控系统,屏幕上数据瀑布般刷新:
“炉温已升至1650℃,符合Q195特种钢冶炼标准。”
“模拟投料系统启动,虚拟矿石消耗量同步生成。”
“质检AI植入完毕,实时篡改碳硫含量数据。”
窗外,载重卡车正将“原料”倾倒入料口。若有人细看,会发现那些根本不是铁矿石,而是从废弃工地拉来的建筑废料,混着几车皮铁屑充数。
“工人会不会说漏嘴?”张铁柱调出人员档案,三百名临时工的家庭住址和子女学校信息罗列在侧。
谢一扬轻笑:“你忘了七号高炉事故?”——去年同样是为应付检查,三名多嘴的工人“意外”跌入钢水,尸骨无存。
八点整,冶金部考察车队驶入厂区。
副部长郑国栋刚下车就皱起眉头。眼前的景象与他收到的举报信截然不同——高炉喷吐着炽热火焰,车间里轧机轰鸣,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吐出泛着青光的钢坯。
“欢迎领导莅临指导!”谢一扬热情握手时,指尖在郑国栋掌心微妙地划了三下。这是昨晚在武汉饭店密谈的暗号,意味着承诺的200万瑞士银行定金已到账。
考察团在精心设计的路线中穿行。他们看不到的是:
所有“正在作业”的轧机实际空转,成品钢坯是连夜从上海宝钢走私来的贴牌货;
每个工位都站着双岗,一人干活,另一人持电击器防止工人多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