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真正的“美丽心灵”(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美丽心灵》没有塑造一个“战胜病魔”的英雄,而是刻画了一个学会与疾病共处的普通人。

到了这里,所有的影评人和记者们都知道了这部电影想要传递的终极答案:人生的完美不在于消灭缺陷,而在于接纳残缺,并在裂痕中寻找光。

正如影片的最后,纳什那些幻觉中的“老友”依旧如影随形,但他已能微笑前行——因为真正的美丽心灵,从不是无瑕的,而是历经破碎后依然选择相信的温柔与坚韧。

其实,当林枫改编的,纳什在获得诺贝尔奖颁奖礼上的发言出现时,现场无论是影评人还是媒体人,都深刻地了解了所谓的“美丽心灵”的真正意义:

“我信仰数学,任何的逻辑都引导我去思考,但经过终生的追求,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来决定?

我的追求带领我穿过了任何物理阻碍,又将我带了回来。

如今,在事业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

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

今晚我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

你是我成功的原因,也是唯一的因素。

谢谢你。”

而且林枫在剪辑时,这里直接切到了女主艾丽西亚的特写镜头,其含义已经非常直白地告诉了观众。

当电影结束,塞缪尔?弗里德曼是第一个回过神,并站起身用力地鼓起掌。

虽然他已经看过一遍,但是再次观看时,又有了新的感触。

他非常确定,这部电影对于他这样的老白男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而这个群体恰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会员评委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知道,在2001年的今天,AMPAS会员中白人占比约94%,男性占77%,这必然会导致投票偏好倾向类似于《美丽心灵》这样的主流价值观。

“林,虽然这个话我之前已经说过,但我不得不再说一次,这部电影实在是太踏马精彩了。今年我的票一定会投给《美丽心灵》,即使主席先生来游说都不行。”

首映结束后,在一个包厢内。

塞缪尔?弗里德曼边点燃一根雪茄,一边激动地对林枫说道。

林枫没有接,塞缪尔递过来的雪茄,而是拿出从国内带过来的芙蓉王,抽出一根点燃,笑着说道:

“谢谢,我也是这么觉得,所以我的票也会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