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评论界的南北战争(上)(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是到了第二天下午,林枫感觉情况有些不对了。

京城和周边的多家报纸娱乐版,纷纷发表了《我的野蛮女友》的影评,但是并未如林枫所想的褒贬不一,而大部分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非常迅速,也非常“巧合”,《我的野蛮女友》仅仅上映了半天,京城周边的众多媒体纷纷对电影发表了评论,效率之高,有如尿崩。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电影情节过于夸张,为了搞笑而搞笑,缺乏深度。

有像《京城娱乐》用诙谐的评语批评电影的:影评文章:

“昨天有幸受邀观看了电影《我的野蛮女友》。

看完电影我都想连夜向总局投诉。

导演怕是没谈过恋爱,全程在‘打是亲骂是爱’的魔幻现实主义里撒欢。

现实里要有人这么玩,早进派出所调解室了。

最不能忍的是那段山顶喊话,女主吼完‘牵牛啊’转身就哭,这情绪切换速度,建议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范彬彬的美貌也救不了崩坏的三观。

要我说这不该叫《我的野蛮女友》,改叫《我的移动人形ATM》更贴切。

毕竟男主除了当沙包,还得兼职提款机、背锅侠、情绪垃圾桶。

建议片尾加字幕:本片动作场面由专业替身完成,请勿在婚恋市场模仿。”

也有上纲上线的,就比如《津门影视》的评论:

“本片堪称情感霸凌的影像教科书,用卡通化暴力消解了亲密关系中的权力不对等。

导演通过高饱和色调与漫画式分镜,将实质的情感勒索美化为‘打情骂俏’。

宋明熙的每次施暴都被精心设计成喜剧桥段,这种叙事诡计如同给氰化物裹上糖衣,让观众在发笑间吞下危险的价值预设。

更值得警惕的是男主的精神阉割。

牵牛不断自我矮化的过程,实则是传统大男子主义遭遇挫败后的极端反弹——当男性无法在现实层面维持权威,便通过受虐幻想重获道德高位。

这种扭曲的心理补偿机制,在影片结尾通过‘驯服野蛮女友’的伪圆满结局得到强化,完美复刻了父权制‘打一巴掌给颗甜枣’的控制逻辑。

所谓浪漫,不过是权力游戏的遮羞布。”

而《新京城晚报》更是从多个方面解读批评《我的野蛮女友》:

“《我的野蛮女友》虽然有新颖的设定,但主体却是一种病态关系的审美包装。

影片构建了精妙的情感剥削系统:女主通过暴力实施精神控制,男主则通过受虐获取道德豁免权。

这种互为施害者/受害者的扭曲关系,被导演用柔光滤镜包装成‘刻骨铭心的爱情’。

当宋明熙在咖啡厅逼迫牵牛穿高跟鞋时,银幕内外响起的笑声,暴露了整个社会的认知失调——我们究竟在为何种畸形关系喝彩?

更值得玩味的是叙事的阶级视角。

牵牛作为普通家庭出身的青年,其忍辱负重被塑造为‘真爱’的证明,而女主的中产背景则赋予其暴力行为以豁免权。

这种隐性的阶级叙事,恰是影片包藏祸心的意识输出。

当暴力被赋予浪漫属性,现实中的情感霸权便找到了最佳庇护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