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撕开商业片口子(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此同时,同样是第一部作品的贾科长,凭借《小武》横扫 8 项国际大奖,包括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金热气球奖、第 48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道特奖等
而贾科长还是林枫北电93级的师哥,比林枫高三届,不过是文学系而非导演系。
其实北电导演系挺尴尬的。世人都说北电出大导,事实确实也是如此。但出现的大导很多都出自其他院系,比如张一谋摄影系,贾科长文学系,顾长韦摄影系,娄烨动画系,张黎摄影系。到后期还有宁昊、文牧野、郭帆等等名导都是跨专业而来。
由于林枫和贾科长都是第一部作品,分别在商业和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因此“第六代导演双子星”也越来越多被媒体提及。
当然有夸就有贬,特别是台省和港岛的媒体,什么“毫无艺术性”、“演员演技尴尬”、“卖情怀”之类的老套路。
其实是因为他们引以为傲的商业片被林枫硬生生给撕开了一道口子,他们有点心慌。
要知道,港岛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一向看不起内地人,否则也不会有“北姑”“北妹”这些略带侮辱性的词来形容内地女演员。
再来看看港岛演员,哪怕是一位二三线的电视明星,来到内地拍戏,排场比内地一线明星都大,各种特殊待遇全部叠满,甚至是工作人员也是如此。
一位场记之类的杂工,在内地就敢对二线明星吆五喝六的,否则也不会几年后发生小白龙事件。
为什么港岛电影人会有这样的地位?除了内地电影刚刚开放,处于学习阶段,电影市场还未发展起来外,最主要的就是港岛电影人能拍商业片,能在全亚洲卖票房。
如果要比文艺片,张一谋一人就能吊打港台所有导演,但是没用,文艺片对电影市场的促进是有限的,还是需要商业片,特别是商业大片。
那么最容易学习,或者说合作的就是港岛电影人,这就造成了有求于人必礼贤下士的局面。
实话实说,现阶段港岛导演在商业片的拍摄上确实是华语圈第一的。
商业片讲究市场回报率,首要任务就是赚钱,不是不能谈艺术,但要分清主次。
内地真的不缺好演员,只是没遇到合适的角色。
内地缺得是好的商业片导演,甚至好的商业片编剧。
港岛导演配合港岛的班底,他们的优势是商业片轻车熟路,工作效率高,资金控制好,起码质量有一定保障。这也是内地投资商爱找港台班底制作电影的原因。
当然说的是现阶段。等内地从业人员接触多了,再看他们这三板斧就是小儿科,只要肯做出思想上的改变,很快就会赶上。
就像纯内地班底的《泰囧》开始,内地导演、内地演员、内地投资,票房12亿,破了当年票房纪录,导演只是个演员转型的徐征。
从此以后,内地电影人才开始能担当主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