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外出调研的想法(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浮现。
在一次数据汇总会上,负责轧钢车间的工程师老王面露难色:“郭总工,锅炉和管道节能效果明显,但我们车间几台大型轧机的电耗还是居高不下,特别是启动和变速时,电流冲击非常大,不仅耗电惊人,对电网冲击也大。”
“还有那几座加热炉,虽然外部做了保温,但炉体本身的散热和烟气带走的热量依旧是个大头。”
“咱们这些‘小改小革’,对这些大家伙来说,效果有限啊。”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大家都意识到,基础节能容易做,但真正核心的、能耗巨大的设备才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些设备的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简单的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郭绍华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沉吟片刻:“老王说得对。基础节能我们做到了,但这只是第一步。要实现系统性的优化,特别是针对大型电机和高温炉窑这种核心设备,光靠我们自己闭门造车,恐怕效率不高,还可能走弯路。”
郭绍华眉头一皱,他深感闭门造车的局限性,光靠现有的技术储备和厂内经验,想啃下这些硬骨头,难度极大。
恰在这时,他想起了先前看过的一份内部交流简报。
简报上用加粗的字体提到了几家兄弟单位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其中,“前进钢铁厂”在转炉余热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被特别点名表扬。
虽然措辞有些含糊,带着宣传的口吻,但“余热回收”这四个字像火花一样点亮了郭绍华的思路。
前进厂?在他的印象里那是一个规模比红星小不少的地方厂。
一个地方小厂,他们都能搞出名堂?
这让他更加确信,必须走出去,亲眼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哪怕只是去伪存真,也比自己瞎琢磨强。
他抬起头,看向众人:“我考虑,我们是不是应该走出去,看看其他先进的兄弟单位是怎么做的?”
“特别是那些在电机调速、变频技术或者工业炉窑余热深度回收方面有经验的厂子。”
杨厂长立刻表示赞同:“有道理!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技术,要学习先进经验!郭总工,你这个想法很好,需要去哪里调研,厂里全力支持!”
角落里分管财务的王副厂长轻哼一声,慢悠悠地开了口:“郭总工啊,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了?项目刚开始,资金本来就紧张,这一下子又要搞调研,差旅费可不是小数目。”
他端起搪瓷缸子,吹了吹浮沫,“再说了,咱们红星轧钢厂在京城,乃至全国,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厂,技术实力摆在这里。”
“那个前进厂,我听说过,就是一个地方小厂,能有什么真材实料值得我们大老远跑去学?别是听风就是雨,被人家几句宣传口号给唬住了吧?”
王副厂长的话引起了一些老同志的附和,他们也觉得红星厂的技术底子厚,没必要去向小厂“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