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键盘后的喧嚣与真实的回响(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14年6月20日,盛夏的京城蝉鸣阵阵,沈知意端坐在星芒集团总部的落地窗前,指尖划过平板电脑,屏幕上满是社交平台的热搜词条——#揭秘星宁掌舵人沈知意身世#、#商界传奇背后的真相#。评论区里,质疑声与赞叹声交织,有人晒出模糊的“小道消息”,声称她是“隐形富二代”,也有人列举她创业初期睡地下室、啃馒头的过往。
“沈总,舆情监测显示,相关话题讨论量已突破2亿。”助理将打印好的分析报告放在桌上,眉头微皱,“其中37%的负面评论来自近期失业人群,他们将对裁员的不满投射到了您身上。”沈知意合上平板,目光投向窗外正在建设的智能大厦,那里曾是她初到京城时租住的破旧城中村。
网络世界里,一场无形的争论正在发酵。某匿名论坛上,一个名为“扒一扒沈知意的真实背景”的帖子迅速置顶。“你们真以为她是白手起家?没有家族背景,能拿下五环荒地?”ID为“旁观者清”的用户言辞尖锐,下方跟帖瞬间破千。失业三个月的前建筑工人张强盯着屏幕,将满腔愤懑化作敲击键盘的力量:“哼,肯定有靠山!我们累死累活被裁,她却风光无限!”
然而,也有亲历者站出来发声。曾在星宁创业初期担任会计的林芳在星动平台发布长视频:“2000年初,我跟着沈总挤在10平米的地下室,她每天只睡4小时,为了拉投资跑遍了半个京城。有次她胃病发作,疼得直不起腰,却还笑着安慰我们……”视频里,泛黄的老照片依次闪过——堆满泡面盒的办公桌、用纸箱改装的文件柜、深夜加班时窗外的月光。
沈知意注意到一个特殊的账号。ID“失业老周”的用户每天在论坛发帖,既宣泄着对裁员的不满,又不自觉地关注星宁的动态。她点开对方主页,最新帖子写着:“儿子说想吃星芒的有机槟榔,可我连买一包的钱都拿不出来……”沈知意沉默片刻,拨通了人力资源总监的电话:“启动‘再就业帮扶计划’,优先为失业人群提供智能建造培训和岗位。”
两天后,星宁集团官网突然发布一则直播预告:“沈知意将于明晚8点,在星动平台分享创业历程。”消息一出,全网沸腾。当晚,直播间涌入1.2亿观众,画面中,沈知意穿着简约白衬衫,身后的全息投影展示着创业初期的珍贵影像。
“有人说我是富二代。”她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举起一本破旧的笔记本,“这是我23岁时的账本,记录着每天12元的伙食费。为了省下路费,我曾徒步10公里去见投资人。”镜头切换到当年的签约合同,甲方栏写着“个人创业者沈知意”,下方还有多处修改痕迹。
当画面转到星宁科技商务区的施工现场时,沈知意指着屏幕:“这片土地,三年前还是荒地。在这里工作的农民工兄弟,很多和我一样出身平凡。”她突然看向镜头,目光仿佛穿透屏幕,“我理解失业的痛苦,但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星宁正在开放5000个培训名额,只要愿意学技术,我们提供食宿和补贴。”
直播间弹幕瞬间被刷屏。“对不起,我不该轻信谣言!”“沈总,我报名培训!”失业老周颤抖着打字:“沈总,我能带着儿子一起学吗?他成绩很好,就是……”消息刚发出,就收到星宁客服的私信:“我们为您预留了父子助学名额,明日即可报到。”
这场直播结束后,网络舆论发生逆转。更令人意外的是,星宁的再就业帮扶计划报名人数突破10万。沈知意站在培训基地的教室外,看着曾经在网上谩骂她的张强,正全神贯注地学习智能设备操作。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认真的侧脸上,他没注意到,沈知意对着他的背影,轻轻点了点头。
夜幕降临,沈知意的手机弹出一条新消息。失业老周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他和儿子穿着星宁的工作服,笑容灿烂。“沈总,谢谢您。”简短的文字后,是一个笨拙的笑脸表情。沈知意望着窗外的灯火,想起创业路上无数个这样的夜晚。她知道,比澄清谣言更重要的,是给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点亮一盏希望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