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旱魃肆虐,大唐治水图(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中大地,那轮烈日仿若一个高悬于天际的巨大熔炉,正毫无保留地倾洒着炽热光焰。日光如万道金箭,直直地刺向大地,使得空气都泛起了扭曲的涟漪。原本肥沃得能攥出油的土地,如今已被炙烤得满是干裂的沟壑。一道道裂痕纵横交错,恰似大地痛苦不堪的伤痕,肆无忌惮地肆意蔓延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所遭受的苦难。曾经清澈见底、潺潺流淌的溪流,如今早已干涸见底,只剩那裸露在外、满是沧桑的河床。干裂的河床上,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纹路,仿佛在追忆往昔那水波荡漾、润泽四方的美好时光。

农田里,庄稼在烈日日复一日的无情炙烤下,叶片枯黄卷曲得如同被岁月揉皱的纸张,毫无一丝生机。农民们头戴破旧的斗笠,满脸沧桑地伫立在田边,望着这片荒芜的土地,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他们粗糙的双手下意识地揪着衣角,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无奈与悲戚哽住了喉咙。辛苦一年的劳作,从春种时的满怀期待,到夏耘时的挥汗如雨,再到如今,所有的心血似乎即将化为泡影,他们怎能不心痛、不绝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旱灾,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那乌云压顶的天空,让人喘不过气来。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严肃,纷纷进言献策。此前甚嚣尘上的迁都提议,在这般紧急的局势下,暂且被搁置一旁。然而,大臣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一致认为,设立东都洛阳,让政府前往洛阳办公,乃是当下缓解危机的权宜之计。洛阳,地处中原腹地,位置得天独厚,交通更是四通八达,仿若天下的枢纽。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关中旱灾的锋芒,减少旱灾对政务运行的直接冲击,还能凭借其便捷的交通条件,更高效地调配各方资源,有力地应对此次危机。武媚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静静地聆听着大臣们的进言。她眉头微微皱起,目光深邃,在脑海中权衡着利弊。片刻后,她深思熟虑,果断地采纳了这一建议,随即下令筹备相关事宜。一时间,宫中宫外,所有人都忙碌得如同被惊扰的蜂巢,宫女、太监们脚步匆匆,传递着一道道指令;官员们则神色匆匆地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着各项事务。

解决了办公地点的问题,治理旱灾、恢复民生便成了重中之重。林羽,这位心怀天下、智勇双全的大臣,再度挺身而出。他深知水利工程对于抗旱救灾的关键作用,犹如在黑暗中抓住了那一丝希望的曙光。于是,他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向武媚郑重进谏:“陛下,当务之急,是修复那些关乎民生的水利工程。郑国渠、白渠,乃关中农业的命脉所在。郑国渠始建于战国时期,它引泾水东注洛水,宛如一条灵动的水龙,灌溉了关中大片沃野,使得关中大地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白渠则在郑国渠之南,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滋养着关中大地,为百姓的生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今旱灾肆虐,关中大地嗷嗷待哺,修复这两条渠,已然刻不容缓。可即刻召集当地精壮劳力,由经验丰富的工匠带队,对渠道进行全面排查。仔细查看渠道是否有淤塞之处,是否有破损之点,清理淤塞,修复破损之处,让渠水重新畅流,润泽那干涸已久的农田。”

武媚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期许,示意林羽继续说下去。林羽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接着道:“再者,都江堰亦是不可忽视。虽地处蜀地,路途遥远,但它的灌溉范围涵盖了广袤的成都平原,对保障粮食供应意义非凡。都江堰历经岁月洗礼,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部分设施难免出现损坏。应选派水利专家前往,会同当地官府,对都江堰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关键部位进行修缮加固。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控制进水,三者紧密配合,确保其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重功效,让成都平原的粮食产量得以稳定,为缓解关中粮食短缺提供坚实后盾。”

“还有浙江海堤,近年来因海水侵蚀、暴雨冲刷,多处出现损毁。海堤一旦决口,沿海地区将遭受海水倒灌之灾,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淹没大片良田,使得农民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还会危及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无数家庭将流离失所。当务之急,是组织人力物力,采用坚固的石料,对海堤进行加高加厚,增强其抵御海潮的能力。同时,在海堤周边种植耐盐碱的植被,稳固堤岸,防止水土流失。”

武媚听完林羽的建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微微点头,缓缓说道:“林爱卿所言极是,这些水利工程关乎大唐兴衰,关乎百姓生死,务必尽快落实。” 随即,她玉手一挥,下令选派得力官员,分别负责郑国渠、白渠、都江堰、浙江海堤等工程的修复工作,并拨出大量钱财物资,全力支持工程建设。

负责都江堰修复的官员与水利专家们马不停蹄地赶到蜀地。抵达后,专家们迅速组建了多个勘查小组,每组配备熟悉当地水文地理的向导与经验丰富的工匠,分别对都江堰的各个关键部位展开细致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