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武媚献策,朝堂再议(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朝堂上关于府兵制与募兵制的辩论陷入僵局后,唐高宗李治心中一直犹豫不决。这日,李治在后宫与武媚谈及此事,言语间满是对兵制改革的忧虑与困惑。武媚静静地听完,心中已有了一番思量。
第二日,早朝之上,气氛依旧凝重。大臣们行礼完毕后,武媚身着凤袍,仪态威严,缓缓开口:“陛下,诸位大人,本宫听闻朝堂上关于兵制改革争论不休,心中有些浅见,望陛下恩准,容本宫一述。” 李治微微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武媚微微颔首,然后向前迈进一步,她那美丽而聪慧的面容显得格外从容淡定。只见她轻启朱唇,声音清脆悦耳却又条理分明地向皇帝进言道:“陛下啊,这府兵制和募兵制两者可谓各具长短。先说这府兵制吧,其最大的优点便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如此一来,既能够确保农业生产不受影响,又可以在国家面临战事之时,迅速将散布于各地的兵力集结起来投入战斗。而且呢,这些府兵大多都源自本乡本土,对于自己生长的土地有着极深的情感。所以一旦到了战场上,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必然无比坚定。然而,现如今咱们大唐的疆土日益辽阔,这府兵制在边境的防御方面就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啦。您想啊,要是从内陆地区征召府兵赶赴那些地处偏远的边境地带,这一路上山高水远不说,光是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就得好长时间。这样一来,常常会错失最佳的战机,让敌人有机可乘。再者,边境地区的老百姓们也容易受到敌军的骚扰侵害呀!更重要的是,府兵若长期驻守在边疆,那就势必会耽误自家的农活,长此以往,谁还愿意一直留在那儿戍守边关呢?如此一来,边境的防御力量自然也就难以保持稳定喽。”
“而募兵制,”武媚稍稍停顿了一下,她那犀利且威严的目光缓缓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要将他们的心思都看穿一般。接着,她用一种沉稳而有力的声音继续说道:“此制度不受户籍之限制,乃是面向整个国家广纳兵员。如此一来,其兵源来源极为广泛,无论是来自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之人,皆可投身军旅。由于这些士兵是以当兵作为自己的职业,故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训练之中,并接受系统且专业化的培训指导。经过这般锤炼之后,他们的战斗力自然远胜于那些临时征召而来、未经严格训练的士卒。
此外,国家不仅会为这些士兵提供稳定可靠的军饷以及充足的物资保障,而且对于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之人,更是会毫不吝啬地赐予丰厚至极的奖赏。这种奖励措施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斗志与勇气。同时,募兵制还具备一套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掌控整支军队,确保其纪律严明、行动统一。
不过,凡事皆有利弊两面。募兵制虽好,但它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国家耗费大量的钱粮来供养数量众多的士兵。这对于国家的财政而言,无疑构成了一股极其沉重的压力。若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难题,恐怕募兵制的推行亦难以长久维持下去。”
“所以,本宫建议,实行兵制混合制。” 武媚目光坚定,继续阐述:“在边疆地区,地广人稀,战事频繁,实行募兵制。朝廷可在全国范围内广贴招募告示,无论出身贵贱、户籍何处,只要身体健康、体格健壮,年龄在十六至四十岁之间,皆可应募。这些募兵将被编入专门的边防军,由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将领统领。他们长期驻守边疆,接受严格且系统的军事训练,包括骑射、兵器使用、战术配合等,训练周期根据兵种不同,步兵不少于半年,骑兵则需一年,确保他们能熟练应对各种复杂的边境战事。”
“对于腹地,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继续推行府兵制。从当地的均田户中挑选精壮男子为府兵,设立折冲府进行管理。府兵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集中到折冲府训练,训练内容主要为基本军事技能,如兵器操作、队列行进、简单的战术阵法等,训练时间依据农事灵活安排,确保不耽误农时。”
“在军队管理上,设立专门的军事协调司,负责统筹边疆募兵与腹地府兵的行动。军事协调司定期组织两者进行联合军事演练,增进彼此的了解与配合。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晋升机制,无论是募兵还是府兵,都要定期接受军事技能、战术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表现优秀者予以晋升,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或淘汰。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无论是边疆将领还是腹地折冲府都尉,都要定期轮换。”
“至于后勤保障,” 武媚微微皱眉,神色认真,“边疆募兵的军饷、武器装备、粮草物资等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确保他们无后顾之忧。腹地府兵的武器装备,国家提供一部分,如精良的兵器、铠甲等,府兵自行准备一部分日常用品,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同时,加强边疆与腹地的物资运输通道建设,保障战时物资能够及时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