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4)小柴胡汤方(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文: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这句话意味着,患者原本患有太阳病(中医六经辨证中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症状),但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其脉象由原先的洪大或紧等转变为浮细,且患者表现出嗜睡的症状。这通常表明,外感病邪已经由表入里,或者说表证已经得到缓解,病情正在向愈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指的是如果此时患者出现胸胁部满闷疼痛的症状,这往往是少阳病的表现,说明病邪已部分传入少阳经。此时,治疗应选用小柴胡汤,该方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功效,适用于少阳病的治疗。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则是说如果患者脉象仍然浮而不兼细,可能意味着表邪未尽,太阳病仍未完全解除。此时,治疗应继续采用发汗解表的方法,麻黄汤作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适用于此类情况,能够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小柴胡汤方

原文: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你列出的这几位药材,实际上是中医经典方剂。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是中医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剂之一,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功效。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些药材及其在方剂中的作用:

1. 柴胡:半斤(古代剂量,现代常用量为15-30克)。柴胡,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药性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明确的阐述。以下是对柴胡药性的详细解析:

一、性味归经

柴胡性微寒,味辛、苦,归肝经、胆经,部分资料也提及归肺经。这种性味归经的特点决定了柴胡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范围。

二、主要功效

1. 透表泄热:柴胡具有疏散风热、解表退热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等症状。

2. 疏肝解郁:柴胡能够调达肝气、疏理气滞,对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等症状有显着疗效。

3. 升举阳气:柴胡还具有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导致的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病症。

三、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柴胡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解热作用,能够降低体温,对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镇静、镇痛作用:柴胡还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能够缓解患者因疾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