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5)揭秘脉诊:寸口微、尺脉紧,揭示虚损多汗体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文: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脉微,通常意味着气血虚弱,或是正气不足;尺脉紧,则可能表示体内有寒邪侵袭,或是阴气偏盛,阳气受阻。而“其人虚损多汗”,显然进一步强调了患者体质的虚弱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自汗现象,这往往是阴阳失衡,特别是阳气不固的表现。

“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这句话是在总结前面的脉象与症状,指出在这个病例中,阴盛阳衰的病理状态十分明显。阴邪偏盛,阳气衰弱,以至于在脉象和临床表现上都难以察见阳气的充足与活跃。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病症治疗通常会侧重于调和阴阳,温阳散寒,固表止汗。可能会用到一些如桂枝汤、附子汤等方剂,以增强阳气,驱散寒邪,同时固护体表,减少不必要的汗液流失,从而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原文: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这段描述出自中医经典文献,是对寸口脉(即手腕桡动脉处,中医常用的诊脉部位)不同脉象及其对应病症的详细归纳。下面我将逐一解析:

1. 寸口诸微亡阳:当寸口脉象微弱时,往往提示体内阳气不足,甚至有阳气亡失的风险。阳气在中医理论中,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力量,阳气不足则身体机能衰退,畏寒肢冷等症状可能出现。

2. 诸濡亡血:脉象濡软无力,通常表示血虚。血是滋养人体的物质基础,血虚则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乏力易倦等症状随之而来。这里的“亡血”指的是血液的大量丧失或严重耗损。

3. 诸弱发热:脉象弱而伴有发热,可能是正气虚弱,邪气趁机而入,机体在与病邪抗争的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这种发热往往不是高热,而是低热缠绵,不易退去。

4. 诸紧为寒:脉象紧束有力,通常表示体内有寒邪侵袭。寒邪凝滞,气机不畅,可出现疼痛、拘挛等症状。

5. 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当体内寒气过盛,影响到气血运行,可能导致四肢厥冷(即手脚冰凉),甚至出现晕厥、神志不清(郁冒)以及肢体麻木不仁等症状。

6. 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寒气侵袭,脾胃功能受损,胃不能很好地腐熟水谷(消化吸收食物),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导致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支持。

7. 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寒气影响到口部肌肉,可能出现说话不利索(口急不能言);同时,全身因寒冷而战栗(战而栗),这是机体在寒冷刺激下的自然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