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万家灯火处:归乡者的温暖与新生(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19年1月6日,暮色渐浓,冬日的寒风裹挟着零星雪花掠过大地。但对于星宁集团的员工们来说,再凛冽的风也吹不散他们心中的暖意——经过漫长的旅途,他们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将一年的收获与喜悦,化作最珍贵的礼物,献给牵挂已久的亲人。

山城重庆:智能生活点亮老巷子

傍晚六点,重庆的洪崖洞已亮起璀璨灯火,与江面倒影交相辉映。星动短视频的运营专员李悦拖着行李箱,小心翼翼地走在十八梯的青石板路上。她的箱子里,除了星宁集团的特产礼盒,还有一套智能家庭设备——这是她用年终奖特意为父母购置的。

“爸!妈!我回来啦!”推开斑驳的木门,李悦看到母亲正在老式灶台前忙碌,父亲戴着老花镜,眯着眼修理收音机。看到女儿,二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眼眶瞬间湿润。“瘦了瘦了,在外面累坏了吧?”母亲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

李悦笑着从箱子里取出智能设备:“这次回来,我要给咱们家来个大改造!”她熟练地安装好智能语音助手,对着空气说道:“小宁,打开客厅灯光。”柔和的灯光瞬间亮起,父母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这还没完呢!”李悦又安装好智能安防系统,“以后你们出门忘关煤气,系统会自动报警;有陌生人靠近,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

饭桌上,李悦给父母夹了一筷子辣子鸡,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工作:“我现在负责的账号,粉丝已经突破500万了!上个月策划的‘山城美食’专题,播放量破了亿!”她掏出手机,展示自己参与制作的短视频,视频里,重庆的火锅、小面在镜头下诱人无比。父亲骄傲地拍着她的肩膀:“我就知道我闺女行!”

饭后,李悦带着父母来到楼下。曾经昏暗的巷子,如今装上了星宁地产研发的智能路灯,感应到有人经过,灯光自动变亮。“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母亲感慨道,李悦挽着母亲的胳膊:“以后会更好的,等我攒够钱,带你们去杭州住大房子!”

东北雪乡:科技年货温暖寒冬

在黑龙江的雪乡,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星宁金融公司的风控专员张伟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积雪覆盖的村路上。他的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保温箱,里面是星宁葡萄酒庄园的陈年红酒,还有能抵御极寒的智能加热手套。

“嘎吱——”推开自家的木栅栏门,院子里的大黑狗欢快地扑了上来。张伟的母亲听见动静,从屋里小跑出来:“哎呀,可算把你盼回来了!”屋内,土炕上摆着热气腾腾的杀猪菜,父亲正往火盆里添着柴火。

“爸,试试这个!”张伟给父亲戴上智能加热手套,“只要按下这个按钮,手套就能自动升温,您以后放羊就不怕冻手了。”父亲摸着新奇的手套,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的东西可真神奇!”张伟又拿出红酒,给父母倒上:“这酒在橡木桶里存了十年,对身体好,你们每天少喝点。”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唠家常。张伟说起自己在星宁的工作:“我们现在用区块链技术做风控,再狡猾的骗子都逃不过系统的眼睛。前几天,我们成功拦截了一起千万级的诈骗案!”父母虽然不太懂这些高科技名词,但看着儿子自信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

夜深了,张伟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却感到格外温暖。他想起自己刚入职时,每月工资仅够维持生活,如今靠着公司的股权激励和自己的努力,存款已超过三百万。“明年,我要在县城给父母买套带暖气的房子。”他在心里默默计划着。

江南水乡:文化传承与科技碰撞

苏州的平江路,白墙黛瓦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星宁地产的园林设计师周婷提着精致的礼盒,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礼盒里,有星宁文创出品的苏绣丝巾,还有她为爷爷定制的智能健康监测手表。

“爷爷!我回来啦!”推开古色古香的木门,周婷看到爷爷正在书桌前挥毫泼墨,写着春联。“婷婷回来啦!快过来看看爷爷写的字有没有进步?”爷爷放下毛笔,笑着迎接孙女。

周婷将智能手表给爷爷戴上:“这个手表能实时监测您的心率、血压,要是有异常,会自动联系医生。”爷爷新奇地摆弄着手表:“现在的科技,比我这老头子还贴心!”周婷又拿出苏绣丝巾:“这是我们公司和苏州绣娘合作的产品,用的是环保丝线,图案是您最喜欢的拙政园。”

饭桌上,周婷和爷爷聊起了自己参与的项目:“我们正在设计一个智能园林社区,把传统的苏州园林元素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比如,池塘里的荷花会根据天气自动调节开合,假山的流水声能通过智能系统变成不同的音乐。”爷爷听得津津有味:“好啊,传统的东西不能丢,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饭后,周婷陪着爷爷在平江路散步。街道两旁的商铺,不少都用上了星达软件APP进行线上销售。一家卖苏式糕点的小店老板热情地打招呼:“小周,你设计的那个智能展示柜可帮了大忙了,顾客用手机一扫,就能看到糕点的制作过程!”周婷笑着回应:“能帮到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