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龙寺外摆卦摊(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初三也叫小年朝,天庆日,这天家家户户不生火、不挑水、不扫地、但是可以摘旧桃换新符,人们闭门休息两天,初三开始出门,走亲访友,媳妇领姑爷回门,街面上家家还门神,并且在门口摆上一些祭品说是迎门神上门,因此家家户户都喜庆,街面上也热闹,饭店都开门迎客,招待朋友、亲戚的自己家不开火,都上这饭店里头来吃了。
东都内城是六部九司、尚书台、御史台、中书台、兵司台、京兆府、东宫还有诸亲王府、国公府、侯爵府、还有相府勋贵重臣府邸,虽然内城周长各十八里,拱卫周长各八里的未央宫,依然显得不够用,这里百姓自然是不能居住的,别说百姓了,二品以下的京官,也只能在外城东边划出一块区域来。
真正热闹的所在在外城,南城、西城、北城才是市井之地,不过三者又有差别,南城多富户商贾、西城多工匠手艺人、北城就是平头百姓鱼龙混杂了。
外城周长各三十里,外城外还有平民居所,诸多田庄、城镇交错又能脉延出去六十里,所以东都是一个方圆周长各百里的超级大城,所居之民五十万户,接近二百多万人,占北朝户籍人数总数的十分之一,估计在这个时代也是世上的第一巨城,梁国的建都虽然说论起精致景色胜过东都,但是轮规模确实不及。
内城共有四大路,八街、三十六巷,四路为台阁街、将军街、王府街、正府街,分别为官衙、大将勋贵、王府东宫、官员府邸所在。
外城东西南北四城为二十四街七十二巷的分布,东边多大商号、高档饭店、别馆,比较文雅,可以算过金融中心区;南城多位消费场合酒肆、茶楼、铺子、青楼、酒肆、饭馆、客栈,可以看作消费中心区;西城诸多作坊、店铺、贸易市场,可以看作工业贸易区;而北城多为平民百姓居所、菜市场、小摊贩、窑子、小赌舫,还有就是杀人看头的菜市口,毕竟杀人还是老百姓爱看,而且吓唬的也是百姓。
东都城坐落与洛水之侧,引水入了护城河,外城居民会分散一些,除了四条官道两侧出城二十里还算热闹,其他的就是各大庄园庄户的小镇子了,但是有一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热闹过外城重最热闹的大街,原因无他,这里是天龙寺所在。
北魏国寺天龙寺,离东都城十二里,往西有一座龙门山,汉明帝时天竺法师首坨罗传佛入神州,为感化世人,在天龙山凿龙门山石壁造佛像,历五十年后成二十丈巨佛,明帝来看,甚为感动,敕令建天龙寺,供奉巨佛,后历代不断扩建,并且不断在龙门山岩壁上开凿石窟雕刻佛像,从汉代至今一千二百年,已经形成了六千多个石窟,共计四万八千多座佛像,而天龙寺以整个龙门山为山门,寺院建筑群延绵七八里,大小殿堂不下百于间,大小僧舍共有一万三千于间,修行僧侣信众达三万余人,实乃天下第一大寺。
北朝崇佛,每日前来进香的香客游人,排满了天龙寺前的广场,围绕天龙寺形成的龙门镇,十数万亩的良田庄园还有数千间店面铺房,都是陛下赐给天龙寺的供养,天龙寺自然是不差钱的,这龙门镇也有着不亚于东都城内的繁华。
过往多年天龙寺僧侣贪财,百姓进香皆要布施,千年累积之财皆藏于地宫之中,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三十年前智信成了天龙寺主持,不再要求信众布施,而即使布施,也必用于修缮佛殿和救助百姓。
智信大师又在寺中放置免费香火,无论有钱没钱的都可以来拜佛理佛,并且每天在天龙寺斋堂准备数千人的免费素食,穷人可以免费来吃,又在全国数百州县供养了数万孤儿,建立善堂,如此义举让北朝百姓视智信大师为救世真佛,视天龙寺为圣山信地,北朝百姓信仰尽归佛门,此乃天地之气象,可谓比北魏皇室更得人心。
此刻张念心从春熙大街一路走来,越看越气,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伦人气,这佛门广开大门,纳四方信徒,香火鼎盛。
太清山呢,根本不提倡信徒朝拜!山上除了修行的道士,平时清净的很,这人气自然是比不过。
论财力,太清山是不差钱,但是这天龙寺也不差钱阿,重要的是真敢花钱阿,这钱花下去天下人心都收了,太清山讲究清静无为,不沾尘世,平日为百姓布施也从不打着太清山的名号,故而别人也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这天龙寺弄的忒世俗了,简直令人发指,要说占卜抽签算卦测吉凶,这本是我们道门的本事,这帮和尚到好,在每个大殿内都有和尚摆摊抽签解签,最过分的时候那个什么阴阳杯打卦也照搬了去。
气的张念心腹诽大骂:“奶奶的,打杯抽签算卦,你们是和尚,不是道士,真当我道门没有知识版权还是咋的!还有寺门口那店铺,除了没有酒馆妓院赌坊当铺,其它生意一应具全,你这是做生意阿,还是念经开庙阿!真是有辱佛门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