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绘画大赛的风波(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滴——”手机提示音如同一道尖锐的闪电,划破寂静深夜的黑暗天幕,我猛地从满桌摊开、散发着陈旧气息的古籍中抬起头,眼睛酸涩得好似被砂纸反复摩擦过,难受极了。伸手拿过手机,哥哥的队员钟文发来的邮件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瞬间压得我心头一紧。邮件里,密密麻麻的文字像密密麻麻的蚂蚁,爬满屏幕,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试点地区地震灾害后,我们那寄予厚望的预警系统暴露出的种种棘手问题,字里行间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焦虑与急切,仿佛能看到田峰在那头焦头烂额的模样。

“怎么了?”哥哥邵与恺的声音从隔壁房间悠悠传来,伴随着他逐渐靠近的脚步声。他走进来,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本画满奇怪符号的泛黄古籍,那些符号就像古老的咒语,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默默把手机递给他,目光紧紧盯着他的脸,看着他的眉头一点一点拧紧,仿佛两座即将合拢的山峰。

“看来这次麻烦大了。”哥哥看完邮件,声音低沉得如同从幽深的古井传来,“咱们得争分夺秒想办法。”他的眼神里透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让我知道,这次的危机绝非寻常。

我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慌乱的心平静下来,目光再次落回面前那堆古籍上。这些天,我就像一个迷失在古老迷宫里的探险家,一心扎在里面,翻遍每一页,就盼着能从祖先留下的智慧宝藏里找到破解当下难题的钥匙。突然,脑海中像是划过一道流星,闪过一丝光亮,我想起曾在一本古籍里看到过关于山脉走势与灾害关系的记载。

“哥,我好像有点思路!”我兴奋地叫起来,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那是在黑暗中看到曙光的激动。说着,我立刻起身,像一只敏捷的松鼠,在书架间快速翻找起来。书架上的书层层叠叠,像一座知识的小山,我在里面扒拉着,每一本书都不放过,希望能快点找到那本承载着希望的古籍。

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在书架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本古籍。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快速翻找,在某一页看到了那段晦涩难懂的描述,旁边还配着一幅简略的山脉脉络图,那些线条弯弯曲曲,就像大地的神秘指纹。

“就是这个!”我激动地指着上面的文字说,手指都微微颤抖,“这里提到山脉走势像大地脉络,走向、起伏和能量流动息息相关,能量变化会引发自然灾害。要是能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说不定能找到更准的预测方法。”我一边说,一边在脑海里勾勒着两者结合后的美好蓝图,仿佛看到了准确预警灾害的曙光。

哥哥凑过来,眼睛紧紧盯着古籍上的内容,像一个寻宝者在仔细甄别宝物。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就像黑暗中燃起的一团火焰:“没错,这思路可行,咱们赶紧动手。”他的话就像一声冲锋号,瞬间点燃了我们的斗志。

说干就干,我们立刻联系池州和田峰。电话拨通的那一刻,仿佛连通了希望的桥梁。我们把古籍里的记载仔仔细细整理出来,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不敢放过。然后,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比对。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就像要把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拼图完美拼接在一起,既要对术数理论有深入骨髓的理解,又得精通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陀螺,日夜颠倒,几乎忘了时间的存在。阿宇和黄东东在古籍和电脑间来回切换,就像在古老与现代之间穿梭的使者。他们努力把古老术数知识转化成现代科学能理解的语言,每一个术语的翻译、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要反复琢磨,生怕有一丝差错。

池州和田峰则专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面对海量复杂的数据,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捞针,他们要从这些数据里寻找和术数理论契合的点,每一个数据的波动、每一个趋势的变化,都可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哥哥的队员钟文在试点地区忙得脚不沾地。那里就像一个灾害后的战场,一片狼藉。钟文和队员们收集地震后的各种数据,山脉变化、地质结构改变、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现状等等。

他们穿梭在废墟之间,测量着山脉的新走势,分析着地质结构的变化,观察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每一个数据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辛苦奔波的成果。这些数据源源不断地发给我们,像一条条珍贵的线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关键参考。

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每一次失败都像一盆冷水,浇灭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但又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让我们重新燃起斗志。好在,我们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新的预警模型框架慢慢成型,它就像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虽然还很稚嫩,但充满了无限可能。

它把术数里的山脉能量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精度数据结合起来,能更全面地分析和预测自然灾害。看着这个初步成型的模型,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就像看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终于发出了第一片嫩绿的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