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周家(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张大龙的脸上,他一直睡到8点多才悠悠转醒。起床后,他发现娘已经领着九凤、英子、青青还有三虎子、四虎子吃完了饭。
青青一看张大龙来到堂屋,马上就从凳子上站起来,像只欢快的小鹿般扑到他身上,对着他抱怨说:“哥,你怎么才起来,娘不让我去找你。”
娘在一旁说道:“去找你哥干啥?你哥这一段时间忙着贩布、逮鱼,挣了钱还给你们买这买那,你们咋不知道心疼心疼你哥。”说着,轻轻点了点青青的脑袋。
青青则趴在张大龙肩膀上,小声地说:“哥,我最疼你了。”声音软糯,满是对哥哥的依恋。
娘一瞧见他起床,马上吩咐正在看电视的九凤:“凤儿,快去厨房给你哥把粥热一热,再端上油饼,把昨晚剩的兔子肉也热一碗。”
九凤麻溜地起身去了厨房,不一会儿,就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过来。张大龙把油饼泡进粘稠的粥里,看都没看兔子肉一眼,反而对着娘腌的小咸菜下了“嘴”。嘿,娘腌的这小咸菜,还真别说,咬起来清脆爽口,格外开胃。九凤贴心地把咸菜切成细丝状,还滴了几滴香油搅拌均匀。这下,张大龙的胃口彻底被打开了,一口气吃了好几张油饼。
吃完油饼没过多久,外面传来了驴叫声。原来是二舅、三舅,学恩、学义各自赶着驴车来了。还是和昨天一样的流程,大家手脚麻利地把布搬上车、整理好,随后,四人兴奋地吆喝着,赶着驴车又出去卖布了。
这时,王小虎也来了。张大龙领着他来到放杂物的屋子,在里头翻箱倒柜地找了好几个易拉罐、铁丝,还有木头、钳子等工具。他打算带着王小虎一起组装个简易天线。只见张大龙一边翻找,一边跟王小虎念叨:“小虎,一会儿咱把这易拉罐剪开,用铁丝绑在木头上,就能增强电视信号,说不定能多看几个台。”王小虎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在一旁打下手,递这递那。
这边大娘和三婶早上一起来,就各自分工。大娘吩咐自己家的闺女,三婶也吩咐自家闺女,骑着自行车去各自的姥姥家送信,让他们派个代表来家里一趟。大娘是大李庄的,三婶是小李庄的,娘家离得近,总共也就五六里地,闺女们骑上自行车,十来分钟就能到。
大爷和三叔则各自吃完饭后,三叔又到大爷家碰头。两人一边唠着嗑,一边溜达着往村西头老周家走去。
周家家主周德中,他的妻子魏氏来自北方某省。
回想起六十年代初,那场骇人的自然灾害,如汹涌潮水,无情地席卷了整个大地,饥饿的阴影沉甸甸地笼罩着每一寸土地。身处北方某省的魏氏一家,生活瞬间陷入绝境,无奈之下,只能踏上乞讨求生的艰难之路。
一路辗转,当他们路过此地时,周家拿出两个窝窝头当作彩礼,将魏氏娶进了门。若往好听了说,这是成就了一桩婚事;可若往残酷了讲,魏氏不过是为了一家人能够活下去,拿自己换了这两个窝窝头,自此,便在周家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魏氏的哥哥,为了寻求生机,带着一家人前往两国边境间的山沟艰难讨生活。这些年,两国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咱们国家发展势头迅猛,实力明显强于周边小国。魏氏的哥哥便又跑了回来,可他家没有户口,只能成为作为盲流,生活处处受限,只能在大山里勉强维持生计。
看着家中两个待嫁的闺女,他满心都是忧愁,毕竟自己漂泊不定,无法给闺女安稳未来。于是,他郑重地拜托妹妹魏氏,一定要给两个闺女寻个好人家,让她们能过上安稳日子。
周德中和魏氏婚后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周有根今年虚岁20,已然成家,娶了邻村的媳妇,小两口恩恩爱爱;二儿子周有富虚岁16,正是青春年少,浑身透着股子机灵劲儿;小女儿周有莲虚岁13,天真烂漫,一双大眼睛满是好奇。
周家没什么挣钱的门道,家中田地也不多,一家人全靠那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大儿子成婚后,一大家子仍挤在那几间老旧的屋子里,房子显得格外局促,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的,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这不一大早。大爷和三叔就来到了周家。一进院门,大爷就扯着嗓子喊道:“德中大哥,在家没?”
里屋传来一个中年男人憨厚的声音:“哟,大牛、三牛啊,你们咋来了?快进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