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群英聚首议北伐(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清晨,南安王府议事大厅。

与苏寒寝宫和书房的内敛不同,这处作为王府核心的议事之所,显得格外宽敞宏大。地面铺着坚硬的青石板,光可鉴人,映照着穹顶悬挂的数十盏明亮的宫灯。

大厅两侧矗立着粗壮的楠木立柱,支撑起高耸的梁架,未经繁复雕琢,却自有一股沉稳厚重的气势。

厅内陈设简洁实用,并无过多奢华装饰。正北方向设一处略高的地台,上面安放着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主案,案后是一张雕刻着猛虎下山图样的太师椅。

地台下方,左右两侧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张样式统一的楠木座椅,文东武西,泾渭分明。大厅尽头,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南境及周边区域的军事舆图,时刻提醒着众人此地乃运筹帷幄、决断军国大事之所。

今日的议事大厅,与往日相比,显得异常“拥挤”和“热闹”,但气氛却更加肃穆。

文官队列中,以陈宫为首,身后站着的是面色略显苍白但眼神明亮的戏志才,气质儒雅却腰佩长剑的徐庶,以及处事稳重、稍显年长的娄圭。更靠后一些,是四位气质各异的官员:面容方正、目光锐利的魏舒,神态宽和、带着长者之风的黄霸,皮肤黝黑、手掌粗糙、透着实干精神的赵过,以及眼神专注、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的史禄。

还有一位特殊的存在——凌振,他并未穿着官服,而是一身匠人打扮,眼神中充满了对器械的痴迷,站在队列末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无人敢小觑。

武将队列更是星光熠熠。杨再兴、辛弃疾、典韦、鞠义、李嗣业等原班人马依旧气势慑人,但今日他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新加入的同僚。身材魁梧、面容黝黑的韩擒虎站在前列,自有一股宿将气度;稍显矮壮但嗓门洪亮的牛皋咧着嘴,透着一股子忠勇豪气;而以防御见长的文聘则显得更为沉稳内敛。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几位刚刚降临的顶尖人物。

霍去病一身戎装,锐气逼人,站在武将队列的最前方,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剑。郭子仪须发皆白,气度雍容,站在另一侧,如同定海神针,稳重如山。兰陵王高长恭风华绝代,俊美的容颜与凛然的战意完美融合,吸引了无数目光。

文官队列中,王猛一袭青袍,眼神深邃,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全场。而张良则最为超然,气质飘逸,仿佛置身事外,却又洞悉一切。唐朝名相马周则站在王猛身后不远处,神态端正,目光清澈,显露出干练的政务才能。

如此多的历史名人汇聚一堂,各种强大的气场交织碰撞,让整个大厅都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和难以言喻的兴奋感。原有的文武班底,看着这突然壮大到不可思议的同僚阵容,心中既有为主公欣喜的激动,也隐隐感到了压力和动力。

就在这时,苏寒身着黑色绣金龙纹的王服,步履沉稳地从后厅走了出来。他并未言语,只是径直走向主位。每一步踏在青石板上,都发出清晰的回响,仿佛战鼓擂动。

在主位落座后,苏寒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他的视线掠过一张张熟悉或崭新的面孔,从张良、郭子仪的沉稳,到霍去病、高长恭的锐气,再到陈宫、杨再兴等老部下的恭谨,最后落到那些新加入的将领和官员身上。

那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了整个大厅。

所有人的呼吸都不由得放轻了些,挺直了身板,等待着这位年轻的王者开口。南安王府,乃至整个南境的未来,将从此刻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苏寒的目光扫过全场,原本略显嘈杂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众人克制的呼吸声。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宽敞的大厅内:

“诸位,自本王就藩南境以来,已逾半年。”他的目光温和了些许,扫过陈宫、杨再兴等老部下,“这半年,我们励精图治,平定三州,安抚流民,发展民生。如今南境三州,府库渐丰,百姓归心,兵甲日强。这一切,离不开在座诸位的戮力同心,更离不开南境千万军民的信任与支持!”

他微微停顿,眼神再次锐利起来,声音也随之提高:“昔日,本王在衢州城头曾立下誓言,他日必将重返中枢,拿回属于我的一切!今日,南境初定,民心所向,兵强马壮,正是我们厉兵秣马,准备兑现誓言之时!”

话锋一转,苏寒的语气变得凝重:“然而,时不我待!北玄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国贼柳荀蒙蔽圣听,霍乱朝纲,陷害忠良,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更甚者,已有确切消息,北玄与南离暗通款曲,意图南北夹击,将我等扼杀于南境!”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低语。南北夹击的威胁,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众人心头。

苏寒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声音如同惊雷般炸响:“诸位!难道我们要坐视奸佞祸国,坐等强敌环伺,最终落得个束手待毙的下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