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辽东局势(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从浩宇被召返回帝都,辽东的历程如梦幻般顺利。在宁远的边界,金族遭遇了惨烈的挫败,不仅损失数万精锐,连伟大的可汗努尔哈赤也在混战中陨落。这还不止,浩宇巧妙地利用此机在金国内部播下了分裂的种子,导致皇太极与其各兄弟间的王位纷争愈演愈烈,险些酿成全面内战。
然而,皇太极毕竟是天纵之才,从化解刺客的未遂袭击中,他洞察了这是汉族的策略。为防止金国陷入无尽混乱,他毅然放弃汗位,派遣使者与城中被囚禁的兄弟进行密谈。不知他如何运筹帷幄,到了暮春五月底,原本剑拔弩张的金国竟然再度凝聚一心。
尽管金国因汗位之争短暂动荡,未能给予明军绝佳良机,但也无法阻止明军借宁远大捷的势头进一步扩张。六月初,明军挺进,成功收复锦州,而此时的金人因内部尚未达成完全共识,无法派出军队应对。
目睹锦州轻易落入囊中,辽东的部分将领渴望乘胜追击。然而,老谋深算的孙承宗制止了他们。在与金人多年的交锋中,他深知金国的实力,占领锦州已是巨大成就,再想攻克北方城池无异于登天。况且,金人虽因内讧暂时无暇他顾,但过于逼迫只会引发其强烈反扑。于是,他决定暂停进取,转而全力以赴地巩固并经营已夺取的锦州。
孙承宗的拿手好戏便是防守,短短两个月,锦州便被铸造成固若金汤的堡垒,比浩宇预想的更为坚不可摧。此举固然大大有利于辽东的整体局势,但对于辽东的将士而言,却显得不够满足。在经历了宁远以两万击溃十万金军的壮举后,他们满心期望立功,而孙大帅一味强调防御,让他们丧失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心中难免感到失落。然而,孙承宗在辽东的威望无人能及,即便有人不满,也不敢直言,因此并未掀起波澜。
此外,孙承宗采纳了浩宇的计策,趁着先前的契机开始与蒙古人接触。尽管朝廷拒绝了他在北方宣府、大同地区重启边境贸易的建议,他仍竭力私下与蒙古人进行有限的交易,用中原的丝绸、茶叶、食盐、瓷器换取蒙古的马匹和毛皮特产……
如今的草原部落已非昔日可比,他们欣然与大明结成临时的联盟,即使无法直接对抗金国,但也断绝了与金军的敌对。此举令金国受挫,盟友竟与敌人暗通款曲,然而如今的金帝亦不敢四面树敌,只得忍气吞声。尽管实际利益微薄,但在缺乏朝堂支援的境况下,孙承宗已尽力而为,做到极致。
若局势持续这般演变,虽难以一举灭亡金国,但辽东重归大明版图并非难事。毕竟金人占领的辽东城堡并未驻扎重兵,明军若步步为营,金人唯有弃城一途。
孙承宗欣慰地目睹一切按计划进行,他觉得收复整个辽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或许只需两年至三年,金人便会彻底败退。然而,天不遂人愿,冲动之举终将一切改变。
马世龙,一位总兵官,是这场变故的主角。他由宁夏卫脱颖而出,是孙承宗麾下智勇兼备的将领。然而,他过于渴望一场辉煌的胜利以报答孙承宗的提拔。孙承宗洞察其心意,总是劝他耐心等待时机。
不久,机遇降临,锦州防守空虚,马世龙奉孙承宗之命率军攻打。此时的锦州几乎无金兵驻守,轻易落于他手,让他心生傲慢,以为金人不堪一击,只需大胆用兵,即可驱逐他们回故土。
当然,他不敢在大帅孙承宗面前显露这种野心。见孙承宗否定其他将领扩大战果的建议,他暗自决定立下更大的战功。
孙承宗妥善安排了锦州的防务,将其交托给马世龙,并再三叮嘱,以防守为重,切勿轻举妄动。马世龙嘴上应允,内心却并不认同。然而,他并非一味鲁莽的武夫,在计划攻打其他城堡时,仍派出大量斥候潜入北方侦察。
这些斥候带回了不少有利情报,先是传闻金国已萌生退意,接着,一位名叫刘伯镪的人被带回。他自称是大明子民,战争中不幸被俘。观察他的举止和口音,马世龙确信他说的是实话。同时,他也相信了刘伯镪关于金国的情报,称耀州驻有数千金兵,但由于久无战事,军队松懈,正是夺取该地的大好时机...
忧虑着无法赢得显赫战功的马世龙听到这消息,心中瞬间有了计划。虽说锦州之役由他领军攻破,但那时守卫的敌军仅千余,算不上赫赫战果;然而耀州的情况截然不同,倘若能全歼七八千金族战士,这将是足以令王廷颁发嘉奖的壮举。更关键的是,他有刘伯镪这位熟知耀州内情的伙伴协助,胜券在握。
未告知孙承宗,担心他会阻止出兵,马世龙私自调遣了镇守锦州的七千兵马,直扑耀州。然而,当他们抵达耀州城下,未曾料到金兵早已设下埋伏。
夜色中,他们刚抵达,城中便骤然响起震耳欲聋的战鼓声,接着无数火把点亮城头,熊熊烈焰直冲天际,连绵鼓声不绝于耳,马世龙立刻意识到中了敌人的圈套,急欲率军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