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农桑为衣食之本(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前朝廷推广什么都显得困难,一是因为政令通达困难,古时的传播效率低下,做不到像现在便捷的信息传达效率;二是古代识字率不高,士大夫认为的推广和百姓能够接受的推广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三是成本不小,若上位者下定决心要推广政令、工具,确实可以花大力气进行,但其中的困难和花费也是惊人的;此外,百姓心有疑虑也是推广困难的一大因素,习惯了旧法,接受新事物也是需要时日的。

但天幕全然没有这些烦恼。

它是全天下、任何人都可以看见的,加上它还贴心地给出了使用前后的对比,有了结果,自然百姓接受的更加容易,而且它本身就已经够神异了,不少寻常人家更是深信不疑。

不过认可和想要是一回事,真正拿到手又是另一回事。

虽然天幕确实给出了设计图纸,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松做出来的。

——还是需要朝廷和民间一起发力。

【相传,龙骨水车发展大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根据《后汉书·宦者传·张让》中的记载:“又使掖廷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这里面的“翻车”,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介绍的“龙骨水车”,这也是翻车的最初记录。其中李贤有对“翻车”进行注解:“翻车,设机车以引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

还有南朝宋着名史学家裴松之对《三国志·方技传·杜夔》的注解中曾引用傅玄的话:“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列出,其巧百倍于常。”

这些都是对“翻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龙骨水车”的记载。

翻车,其实对灌溉是有着很大作用的。】

“真是妙啊!”

底下人可不管它是叫“翻车”还是“龙骨水车”的,它的作用是实打实的。

都说农桑为衣食之本,对于能够减轻农事的繁重、能够帮助禾苗稻谷更好地生长的这些工具,大家都是一副好脸色。

他们看着水幕中新出现的画面:

只见田间地头,在人的踩动下,那龙骨水车缓缓转动,清澈的水被源源不断地引入干涸的农田。农民们欢呼雀跃,原本靠人力挑水灌溉的辛苦劳作如今变得轻松许多。

他们虽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场景,但天幕中那些农民的高兴也感染到了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