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起风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的产婆年纪大些,文化水平不高,我们就多用实物演示;有的悟性好,我们就可以讲述得深入一些。关键是要让她们真正学会、学懂。"

培训开始前,沈如云给每个外出的产婆都配备了一套完整的器械和足够的药材。她反复叮嘱道:"一定要确保每一例接生都严格按照规范来做,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一定要按照书中记载的方法处理,不可擅自改变。"

这些产婆们也都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一定不负太子妃所托。有的老产婆激动地说:"我接生了一辈子,死在我手上的产妇不在少数。如今有了这些好法子,真是造福后人啊!"

另外,沈如云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负责收集各地使用新法接生的情况。

她要求各地产婆定期汇报工作,记录成功案例,也要如实反映遇到的问题。

这些细致的安排很快就见到了成效。各地传来的捷报不断,新的接生方法受到了广泛欢迎,成功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难产案例。

不少产妇专门写信来感谢,说是多亏了太子妃的法子,才让母子平安。

这项浩大工程所需的费用不菲,光是印刷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不要说培训人员的酬劳和盘缠。好在皇上觉得此事功德无量,便下令由皇家出资。

在皇后的力保下,这本书署名依然保留了沈如云的名字。其他人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也都没有异议。

随着这本书在各地推广开来,沈如云的声名更加显赫,街坊邻里无不称赞太子妃贤良淑德、心系黎民。

这本医书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在京城内引起轰动,就连远在边关的一些地方也都派人来取经。每天都有不少产婆专程来太子府拜访,想要当面请教沈如云。

对此,沈如云来者不拒,总是耐心解答她们的疑问。

太医院见这本书如此受欢迎,也主动请缨要参与推广工作。院正亲自来拜访沈如云,表示愿意派出太医配合各地培训。沈如云欣然同意,有了太医院的加入,新法推广的速度更快了。

就连一向对沈如云不冷不热的贵妃,这次也派人送来了礼物,称赞她"有大德"。沈如云心知这些表面上的恭维未必真诚,但只要能帮助更多人,这些虚名她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