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调整(二)(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阎锡山看来,山西最主要的危险还是来源于北方,只有北方的日军具备对山西纵深进行大规模攻击的能力。
在东面娘子关,没有良好的道路可以通行,所以重火力很难通过,且随行的弹药补给也并不会太多,这也是为什么从娘子关过来的日军四十一师团和一一四师团战斗力相对不强的原因。
在晋城方向的关口也是一样的道理,日军难以大规模的打进来,只有轻步兵的日军,虽然单兵平均战力还要强过大多数的中国军队,但是相差毕竟没有那么悬殊。
从南面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进入山西,那就是运城,但是运城南的河南之地现在还在国军手里,因为黄河泛滥的原因,黄河决口后,日军以后还没有再向河南进攻过。
所以只要守好了忻口关口不被突破,山西就基本上平安的。
阎锡山就将他认为实力最强的第六集团军部署在忻口周围,并让43军负责忻口主阵地和以东至山西边境的广大防线,就是相信43军和李志坚。
非战时只要驻防一个军即可,那么就必须放一个更可靠的人。43军现在的人员众多,可以分出兵力来兼顾忻口东的日常戒备。
但是李志坚认为阎锡山的安排并不是非常合适。
阎锡山的出发点都是纯军事角度,对于其他因素考虑并不充足。形势发生变化后,战略也必须跟着变化。
日军经过这一战之后,短期内根本再没有能力进攻山西。
事实已经证明,山西的地形能顶几万兵,只要晋绥军坚决的正面抵抗,灵活的在后方袭扰,那么小于十万的兵力,根本无法在短期内突破忻口防线,最后还是白忙活一场。
而忻口一动,娘子关一线必须也进行牵制,这样就形成至少十几万人的大型会战,所以日军轻易不会发起,即使提起,也要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这一切都瞒不住。
尤其山西北线的主要立足点在忻口,而日军的出发点在大同,这中间也有几百公里的纵深,在忻口已经有了完整的国防工事和常驻军的情况下,日军根本不具有发起突然袭击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这就给守军预留了比较充足的预警和部署时间。所以没有必要现在就让他的43军死耗在忻口阵地上。
在暂时没有紧迫的安全问题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发展工农生产。
战争,最终拼的还是物资投入和消耗,没有持续充足的物资供应,不说钢军铁军很难成型,即使成型也不能持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