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分析(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此次率领暂一军出征后,他越来越发现出发前自己对风险没能有全面的认识。他现在觉得他就如同带着枷锁在跳舞,还是在死神的刀尖上,一方面要应对前面看得见的日军,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背后看不见的子弹,而后者尤其令他心累。

尤其是在见过兰封会战之后,88师的师长龙慕韩被执行军法后,让他更是在心底害怕,这内部的斗争,远比看得见得日军更加凶险。他很庆幸他之前一直是在山西,有个人能罩着他,让他有了一个平稳的成长环境。

之前李志坚对从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和日军的几乎战斗都进行过分析,并且结合自己和日军的战斗经过,总结出几点中国军队屡战屡败的原因。

日军并不没有强大到不可战胜,而为什么其他部队大多经不住日军的攻击,原因首先是全体部队战力本来就羸弱,通过抓丁而来的战士,本身就没有多少战斗欲望和意志,日军只要仗着火炮和空中的轰炸,集团冲锋突破一点后,其他国军战线大多就是随之奔溃,一个逃,带动一群人逃,日军在后面追着杀人就行;

二是战术比较呆板,更多的依靠阵地战,在没有地利的情况下,就是日军的美餐,最大的发挥了日军的长处,日军火力强于国军,士兵射击精度也强于一般国军队伍,这样情况下,就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

三是不断的失败,增加了所有人的恐慌心理,将日军的战力继续强化,有些人还为了免除自己战败的责任,也将日军的战力有所夸大,以讹传讹,日军慢慢就成了强大到不可战胜的位置,心理上有畏惧,那么战斗力肯定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在兰封会战之后,李志坚才发现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指挥体系太过于僵化,上级的一个命令,下面人必须遵守,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上官拍脑袋的一些决策,即使错了,在基层的官兵们都必须要去执行,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以不少人生命的代价去为这个错误负责。但是无数基层官兵的死,也难以改变这种现状,并且他不认为这个现状可以改变,传统一旦形成,那么就很难改变。

以往李志坚想要强大,是为了保存部队,实现抱负,现在他更迫切的想要强大,那就可以保护自己。现在他的命运已经和暂一军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他必须要带着暂一军来获得更多的胜利。

所以他选择了一条日军遍布的路线,但是在他心里经过预判,这条路反而可能是最好走的路。

在这条路上,他可以打一些擦边球,以日军做为挡箭牌,来获得一些自主决定的机会,不必完全处在上官的监督之下。

这一路上都没有日军的重兵,日军的几个师团都在徐州和合肥周围休整。他的暂一军好歹几万人,虽然也有不少新兵,但是老兵的比例不低,尤其有直属的特战队来在前面侦查开路,他认为大多数的风险是可以规避的,面对日军的小股部队,他们是完全可以吃掉,既能练兵,又能以战养战。

他现在总结出来的最好的练兵办法就是战斗,而这种战斗还最好是运动战。

他的士兵大多是出身农村,脚板上的功夫都不弱,这是他们最大的长处,利用这个优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消解日军的重装备火力优势,在运动中利用地利来消耗对手,同时不追求一城一地得失,就是消灭对手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