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战前(七)(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进入1937年后,过完正月,太原地上的冻土刚刚解冻,李志坚就安排人动工,开始日夜不停的建设防空塔。
李志坚和军工署的人最先的计划是先建4座,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再建4座。但是经过李志坚和技术人员的的计算,建设每座防空塔,日夜不停的建设,也至少需要一百多天的时间,所以李志坚就坚持八座塔同步建设,兵工署的人虽然不理解,但是也只能坚决执行。
为了建设这些防空塔,李志坚找了几千人,每个防空塔三百多名建筑工人,加上若干名技术人员,实行三班倒,每班8个小时,保证全天施工不停。防空塔的技术难度不大,主要是要保证质量,最需要注意的是塔顶的建设,到时候要能抵御的住日军大型航弹的直接轰炸,所以在塔顶要建成圆拱形,一是减小航弹落地的着地面积,二是增加炸弹的下滑概率。
最终8座防空塔在6月初时全部建成。这8座塔的位置对应了八卦的8个方位,李志坚直接将8座塔分别按照“震字塔”、“巽字塔”、“离字塔”、“坤字塔”、“泽字塔”、“乾字塔”、“坎字塔”、“艮字塔”命名,太原人也给这些塔起了一个名字——“八卦镇妖塔”。
瑞典博福斯公司在这些塔建成前将订购的防空炮及炮弹运到了太原,让李志坚也松了一口气,他一直担心在开战后瑞典公司才能送来货,容易被日军给截住,所以之前一直在催货,为了加快运输,李志坚主动将运费的价格上涨了一部分,力求优先进行运输。
有了这些防空炮,至少开战后太原天空的防备能力上升了一大截,通过这些防空塔,每个塔在理论上是可以防御近80平方公里的领空。李志坚也赶紧将收到的博福斯高炮的炮弹送了几发给太原兵工厂,让其迅速进行仿制。
为此晋绥军还又成了防空二旅,实行3团9营制,专门来驻守这些防空塔,每个塔上驻守一个营,操控塔上的8门博福斯40毫米高炮,8个营驻防在8个塔上,剩下1个营作为保障营。李志坚又在塔上加强了一挺12.7毫米的防空机枪作为辅助,他想试验一下防空机枪上塔后的效果。
防空一旅也从两个团增加为三个团,三团的装备是太原兵工厂仿制的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保证了全旅的弹药口径一致,方便后勤保障。
在防空塔建成后,防空二旅的官兵就立即进驻了这些防空塔,马上着手进行训练。
还有经过李守义的努力,在美国购入的一百多门二手高炮以及相应的弹药,也在之后不久全部运回了太原,这些防空炮口径比较杂,有20毫米的,也有57毫米的,各个国家产的,各个品牌的都有,大口径的火炮多半留在太原,其他各种口径的防空炮加上一些20毫米厄利孔防空炮分给了山西的其他各个城市,各地也因此都组建了自己的防空自卫部队。
在建设防空塔的同时,李志坚在向阎锡山提出,应该仿照中央军,给所有将士都配备钢盔,钢盔在防弹片、保护士兵生命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而生产钢盔的难度并不大,中央军引进的德国头盔,晋绥军完全可以通过太原兵工厂进行仿制。现在由于增加了山西实业公司的利税,加上山西的粮食产量大增,山西财政的压力不大,而头盔的成本也不高,于是阎锡山以山西督军府的名义,在太原兵工厂订购了二十多万多顶头盔,给所有晋绥军将士都配备一顶钢盔。
在太原兵工厂将钢盔仿制生产出来,教导旅属于第一批装备的部队,在将士们都佩戴上头盔后,李志坚总觉的哪里不搭配,后来反应过来是棉布材质的腰带和头上的钢制头盔不搭,现在山西的皮革业发展良好,完全可以给所有人都配备皮质武装带,于是李志坚让山西实业公司下属的太原皮革厂,用牛皮生产了七千套武装带,装备给他的教导旅,瞬间教导旅的外在风貌就大不一样,将经过高强度训练后的挺拔英姿衬托的更加英武。
在看到教导旅的风姿后,其余晋绥军也有样学样,最终将皮质武装带被弄成制式装备,于是晋绥军全军都换装了皮质武装带,只不过大部分战士的皮带是猪皮等皮革制成,牛皮制的除了教导旅外,一般只有军官才能使用。
经过头盔和皮质武装带重新装备的晋绥军,整个部队的外观看着有了更多的精锐之气,至少看外貌晋绥军根本不比中央军的德械师差。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教导旅在1937年之后除了日常的训练外,还进行了两次长途拉练,一次到晋南,一次到晋北,每次历时两个多月,部队经过这种拉练,将日常训练和实战都结合了起来,教导旅的整体的水平又向上提升了一个台阶。
对于每一支部队而言,军官都是部队的魂。只要军官训练有素,有精气神,那么这支部队就有精气神。
在以教导队出身的军官为主干的军官队伍带领下,整个教导旅在飞速的成熟中,官是兵之师,军官训练有素,下面的兵就有了学习的榜样,这样带出来的部队在作战技能和作战精神上都提升了层次。教导旅的官兵,每人至少都经过了两年的高强度系统训练,不说其他的训练成果,单是一百米步枪固定靶射击,十发子弹的平均成绩都在80分以上了,而炮兵的训练更是严苛,现在整个教导旅,有6门75毫米山炮、6门37毫米战防炮,12门60毫米或者80毫米迫击炮。三个炮营的没有分散训练,李志坚将所有炮手都集中在一起,炮兵是个技术活,需要更多的交流,有时候其中一个人的一句话或许会点醒其他的所有人。每名炮兵每天的任务就是计算再计算,务必要将角度产生的弹道和目的地点在内心中成型,虽然没能经过太多的实弹射击,但是纸上作业每天都在进行,并分别试验不同的场景,尽量保证在全地形的作战能力。
为了继续增强教导旅的火力,李志坚从太原兵工厂订购了三百多具仿日本89式掷弹筒,给每个班中都装备了一具,同时向德国订购了一批毛瑟98K高精度步枪和MG34机枪,装备给了教导旅,毛瑟98K当做狙击枪来使用,而MG34的射击性能是这个时代机枪中最好的,是轻重两用机枪,作为重机枪使用时,枪身比较低,远低于太原兵工厂仿制德晋造三十八年式重机枪,这样在射击时有助于射手隐蔽和保全射手,且射速还要更快,重量还比较轻,携带非常方便,在防空作战中都可以轻松实现切换使用,李志坚以山西实业公司的名义一口气订购了一千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