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梨园清影(二)(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电话那头,林诗瑶热情洋溢的声音仿佛带着跳跃的音符,欢快地在电波中穿梭,每一个字都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散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那声音充满了感染力,好似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而易举地拂过白婉清的心间。

白婉清此时正站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窗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片片光影。她微微仰头,目光凝视着远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周围空气中弥漫的勇气都吸纳进自己的身体。这一口气,仿佛凝聚了她多日来内心的挣扎与思索,更像是她对未来挑战的一种无畏宣言。

她的右手紧紧握住电话,指节泛白,这细微的动作泄露了她此刻内心的紧张。然而,她的眼神却无比坚定,犹如深邃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光芒。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缓缓开启,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就像平静湖面下隐藏的暗流,但更多的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定与决然。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从她的口中沉稳地吐出:“林小姐,我想好了,我愿意和你一起尝试。”

这些天来,白婉清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的迷宫之中,内心不断地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她把自己沉浸在对戏曲和电影的研究中,书房里堆满了各种资料,从戏曲的历史典故到电影的拍摄手法,从经典的戏曲剧本到热门的电影作品,她都一一钻研。

她反复观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戏曲演出录像,回忆着儿时在戏园子里的美好时光。那时的她,小小的身躯坐在台下,眼睛紧紧盯着舞台,被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深深吸引。戏曲的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如同魔法一般,在她心中种下了热爱的种子。

她见证过戏曲的辉煌,那是一个全民热爱戏曲的时代。戏园子总是人满为患,座无虚席。观众们早早地来到剧场,只为了能占据一个好位置,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演出开始后,整个戏园子沉浸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观众们随着剧情的起伏而欢笑、流泪、鼓掌、喝彩。

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都是戏曲。孩子们会模仿着戏曲里的角色,手持自制的道具,在胡同里你追我赶,嘴里还念念有词地哼唱着熟悉的曲调。老人们则会在午后的阳光下,悠闲地坐在摇椅上,一边品着茶,一边回忆着曾经看过的经典剧目,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戏曲,无疑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然而,时代的巨轮无情地滚滚向前,新的娱乐方式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而来。电视、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的娱乐选择变得丰富多彩。各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吸引着大众的目光。戏曲,这个曾经的艺术宠儿,逐渐被人们遗忘在角落。

白婉清亲眼目睹了戏曲的衰落,心中满是无奈与痛心。曾经热闹非凡的戏园子,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大门紧闭。偶尔有一场演出,观众也是寥寥无几。那些曾经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演员们,如今也只能在回忆中寻找昔日的荣耀。

每当她走进那空荡荡的戏园子,看着破旧的舞台和布满灰尘的座椅,心中就像被一块巨石重重地压着,痛得无法呼吸。她无数次在寂静的夜晚,望着窗外的星空,问自己:“难道这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真的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走向衰败,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吗?”

她不甘心,这份不甘如同燃烧的火焰,在她的心中越烧越旺。就在她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时候,林诗瑶提出了将戏曲与电影融合的想法。这个想法,就像一道耀眼的曙光,穿透了她心中的黑暗,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

尽管一开始,她对这个想法充满了疑虑。她担心戏曲与电影的融合会破坏戏曲的纯粹性,担心传统的戏曲人会对这种创新的尝试嗤之以鼻,甚至强烈反对。她害怕自己的努力会付诸东流,害怕最终的结果无法达到预期,让所有热爱戏曲的人失望。

但是,她内心深处对戏曲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渴望,驱使她不断地去了解电影。她开始深入研究电影的各种元素,从镜头语言到叙事结构,从画面构图到音效处理。她发现电影就像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神奇世界,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影可以突破舞台的限制,将戏曲的魅力展现给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它的镜头语言能够捕捉到戏曲表演中那些细微而精妙的瞬间,让观众更清晰地领略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特写镜头,观众可以看到演员脸上细腻的表情变化;通过全景镜头,观众可以感受到戏曲舞台的宏大场面。而且,电影的传播范围之广,是戏曲难以企及的。它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让全球的观众都能欣赏到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当然,白婉清也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道路。从剧本的创作开始,就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既要保留戏曲的经典元素和文化内涵,又要融入电影的叙事风格和表现手法,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