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博弈(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在延安的宜、雒等地,以及西安的韩城等所属区域,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
由于饥饿的逼迫,一些灾民开始走上极端。他们联合起当地的回民以及一些被称为啰贼的山民,这些人或许原本也是善良的百姓,但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中,他们选择了铤而走险。
他们打着旗帜,敲着金锣,纠集起上百人甚至更多的人,公然在白昼进行抢掠。
他们闯入富户人家,抢夺粮食和财物,弱肉强食的悲剧不断上演。
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家中忍饥挨饿,坐以待毙,不如通过抢掠来获取一线生机,哪怕这种行为是违法乱纪,违背道德伦理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李应期深知,如果朝廷再不采取果断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在奏疏中言辞恳切地向崇祯皇帝提出了一系列的请求。
他首先恳请皇帝俯念陕西灾荒的重大程度。
这绝非是局部的、轻微的灾害,而是关系到整个陕西地区的稳定,甚至关乎大明王朝根基的重大事件。
他请求皇帝敕令户部进行商议,对于天启七年拖欠的以及崇祯元年加派的按地亩征收的辽饷,应当立即予以免征。
这两项赋税的征收,已经让百姓们苦不堪言,继续征收只会将更多的百姓逼上绝路。
并且,对于本年度的赋税,也应当酌情减免一半。
如此一来,百姓们或许能够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得以在这艰难的岁月中生存下去。同时,他还提到了军饷和宗禄的问题。
这些开支虽然对于朝廷的运转和宗室的供养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当下的灾情面前,也应当一并宽缓。
毕竟,如果百姓都饿死了,军饷无人可征,宗禄也失去了来源。
若此时仍然固执地坚持征收,而不顾百姓死活,那无异于杀鸡取卵。
就算将那些饿殍在棍棒之下处死,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激起更大的民愤,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动荡。
此外,李应期还希望皇帝能够回顾历史,查考万历十一年以及十三年全陕西发生大饥荒时的应对事例。
当时,朝廷也曾面临类似的困境,但通过慨发帑金,派遣官员进行赈济,成功地缓解了灾情,稳定了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