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祝融佐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到了中世纪,飞轮就开始在一些机械装置中得到应用。
在一些手动操作的磨粉机中,人们会在磨盘的轴上安装一个较重的木质或石质飞轮。
当人力驱动磨盘转动时,飞轮会随着一起转动。
其惯性能够使磨盘在人力短暂中断或用力不均匀时,依然保持一定的转速,从而使磨粉过程更加平稳。
17世纪,随着机械工程的发展,飞轮在风车和水车等动力机械中的应用得到充分推广。
荷兰风车普遍安装铸铁飞轮,用于储存和调节能量。
当风车的动力输出不稳定时,飞轮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当时的欧洲,许多工厂和作坊利用水车作为动力源。
飞轮也被安装在水车的传动系统中,来稳定机械的输出转速,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蒸汽动力的兴起,飞轮的设计和应用更加科学化和精密化。
在蒸汽机中,巨大的飞轮被安装在曲轴上,不仅能稳定蒸汽机的输出转速,还能储存能量。
在火车蒸汽机中,飞轮帮助火车在蒸汽压力波动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行驶速度。
随着金属加工技术的进步,飞轮的制造材料从铸铁发展到了钢等更加优质的材料。
其尺寸和重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动力需求进行更精确的设计。
利用风车的动力将水抽到高处的蓄水池中,必要时可以利用水力稳定风车动力。
当风车动力过剩时,比如在风速较大的时候,将水抽到蓄水池储存能量。
蓄水池可以建在附近的高地或者人工筑起的土坝内。
当风车动力不足时,利用蓄水池中的水通过水车等装置来补充动力。
这种方式就像一个能量的“缓冲器”,将不稳定的风车动力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起来。
然后等需要的时候再转换回稳定的机械能。
除了为风车储能,蓄水池本身对棱堡也很重要。
在明末西法炮学着作《祝融佐理》中就详细描述过棱堡中蓄水池的建造方法。
其中有一篇《卫地方角铳台法》全文约900字,三分之一篇幅就是在叙述台内蓄水池的造法。
道理再明白不过,想要凭借棱堡长期固守,粮食储备还在其次,水源才是最重要的。
并不是在所有的要冲之地都可以通过凿井,或者从泉水、溪流、河水中得到水源。
比如一些在山脊、山岗、山坡上的要冲之地就很难凿井取水,也未必有泉水、溪流可用。
这种时候,储量巨大的蓄水池对守军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
明末西学东渐之时,恰逢满洲崛起,辽东战事愈烈,刺激知识阶层主动学习、引进欧洲军事技术。
于是在天启、崇祯年间,出现了几种介绍西法炮学的编译作品。
《祝融佐理》可谓是其中的代表作,内容涉及火炮形制、火药配方、铁炮制造、炮车制造、防御工程技术等全方位的炮学知识,多为其他西法炮学着作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