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风俗(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中国人有很多节日,从一年开始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最后是冬至,都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

中国人有很多二十四节气,其实每个节气都是一个小节日。

中国自古是个农业社会,跟随天时而为,是农业的基本特征。

每个节气都是意味着气候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戚相关。

今天我们还是会看着节气,来提前进行相关的季节准备。

春节是我们一年的开始,我们中国人还是把把春节当成最重要的节日,之后就是元宵节。

过了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也就是新年结束了。在正月十五里面还是在新年里。

很多人都是过了正月十五才出去工作和开门营业的。

现在的年味淡了很多,正常的工作单位初八初九就开工了。如果是自己的买卖,小杂货店,小摊贩都是初四初五就上班了。

租着房子,每天都要付房租的,现在的生活压力也大,没人可以轻松的活着。

接下来到了四月就是清明节了,清明是个很奇特的节日。

清明自古就是中国人特别的重要的节日,承担重要祭祀的祖先的作用。

以前的祭祀有三个节日,清明,中元和冬至。

中元节,也就是每年阴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们常说的鬼节。

在我们民间的信仰中,中元节被认为是鬼开门的日子,亡魂得以重返人间与亲人团聚,人们通过祭祀、放水灯、烧纸钱等。

现在在香港、台湾和日本等都在过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是佛教的传统节日,也叫佛欢喜日。它起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供养僧众超度逝去的人。

中元节是道教的节日,日期是同一天。

还有个下元节,每年阴历的十月十五,总的风俗习惯和中元节也差不多的,只不过现在很多人对下元都淡忘了。

冬至在中国的传统里面是大节日,很多地方的冬至节日堪比春节。

很多地方也有冬至祭祖,还有冬至吃水饺、馄饨等习俗。

很多地方还有冬至下葬的风俗。一个人去世了,按照一些地方习俗,骨灰啥的需要放置三年再入土为安的。一般下葬时间基本都选择在冬至。

在这中国传统文化里,居丧期基本都是三年,为了表达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古时候,父母去世,孝子都要守孝三年,你在做官都要回来守制。

在传统文化里,亲人去世后的三年里,他们的灵魂会在世间游荡,未能得到超度,所以将骨灰寄存三年,在这短时间里,希望亲人得到超度,转世重生。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先人去世的当年在属相上冲某个子孙,就有可能推迟下葬,等到不冲了再下葬。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厝柩的习俗。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由此开始白日越来越长了,阳气渐长的开始,所以冬至被认为是下葬的合适日子。

杜甫的《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