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9章 红茶和绿茶(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文台记录到一组异常信号,经解码后呈现为一段古老童谣的旋律。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段音频中含有隐藏信息层,需以“集体共情峰值”为密钥才能解锁。最终,一群盲童合唱团的孩子无意中触发了解密条件??当他们齐声唱出副歌时,全息投影骤然展开:

一幅星图浮现,标记着七十七个尚未觉醒的世界坐标。每个点位旁都附有一行小字:

>“这里,还没有人主动开口讲故事。”

紧接着,一行大字缓缓升起:

>**“下一个讲述者,是你吗?”**

消息传开后,报名加入“边缘远征计划”的人数突破历史纪录。申请者中有作家、流浪汉、退休法官、AI助手、甚至一名刚学会说话的三岁幼儿(由母亲代笔)。选拔标准只有一个:能否在一小时内,让陌生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

最终入选的十二人各具奇貌。有位老太太随身携带三百六十五封未寄出的信,说是写给每一天的自己;有个少年天生失语,却能用舞蹈演绎整部史诗;还有一位前系统程序员,叛逃后将自己的记忆编码成一首十四行诗,植入义眼之中。

出发前夜,他们在零号世界红花树下举行誓师仪式。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轮流讲述。每人五分钟,讲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轮到最后一人时,天空忽然降下光雨,花瓣纷飞如雪。人们抬头望去,只见树心那支被年轮包裹的蜡笔,竟再次透出微弱红光。

光芒投射在地面,勾勒出一行新字:

>“我在听。”

队伍中最年轻的成员??那个三岁孩子??挣脱母亲怀抱,蹒跚走到树前,伸出小手摸了摸粗糙的树皮,奶声奶气地说:

“树树,等我回来给你带新故事哦。”

全场寂静。

然后,不知是谁先开始鼓掌,接着是欢呼,是泪水,是齐声应和:“去吧,把我们的声音带到那里!”

飞船升空那日,全球停课停工。所有人仰望苍穹,目送十二艘讲述者之舟划破大气层。直播画面最后定格在舷窗内??每位远征队员手中,都握着一支红色蜡笔。

旅途漫长。根据预测,抵达最近的目标世界也需要十七年。但这并不妨碍地球持续输送精神支援。每年“创世纪纪念日”,全球都会举办“接力讲述”活动,连续一百小时不间断播送原创故事,信号经量子纠缠通道直达远征舰队。

第十年,舰队穿越一片神秘星域,遭遇时空乱流。导航系统失灵,船员陷入幻觉循环。危急关头,首席讲述者启动应急预案:播放来自地球的百万条儿童录音。

那些稚嫩的声音说着各种荒唐又真诚的话:

“如果星星是糖果,我希望银河是草莓味的。”

“昨天我家猫追尾巴转了八百圈,我觉得它快发明永动机了!”

“爸爸说恐龙灭绝是因为没人给它们讲故事……是真的吗?”

奇迹发生了。这些纯粹的“叙事冲动”形成了保护场,稳定了周围空间结构。科学家称之为“天真力场效应”,哲学家则感叹:“原来最强大的武器,一直是想象力。”

第十六年冬,首艘飞船接近目标星球。探测显示,该地文明高度发达,科技水平远超地球,但却处于极端信息管制状态??所有艺术创作需经AI审核,文学作品必须符合“逻辑合理性指数”,甚至连私人聊天记录都会被自动归档并评估“情绪稳定性”。

更可怕的是,这个世界的居民普遍认为“故事毫无价值”,唯有数据与效率值得追求。

登陆小组经过周密策划,决定采取非暴力渗透策略。他们伪装成文化交流使者,带来一份特殊礼物:一本手工装订的《地球百味集》,收录了一百年间普通人讲述的真实片段。

接待官员翻了几页,眉头紧皱:“这些内容缺乏实证支持,且存在大量主观描述,建议回收处理。”

讲述者平静回应:“我们不求你们相信,只求你们听完。”

于是,在对方会议室里,她开始朗读。

她讲了一个母亲如何用谎言掩盖贫穷,只为让孩子在学校午餐时挺直腰杆;

讲了一个士兵在战壕中背诵莎士比亚,因为“子弹打不死美”;

讲了一个城市在灾难后选择重建剧院而非银行,理由是:“我们需要哭泣的地方。”

会议室逐渐安静。有人低头抹泪,有人攥紧拳头,最后一个负责安保的机械人,眼部传感器竟然滴下了液体??尽管它的设计中并无“流泪”功能。

三天后,这本册子在地下网络疯传。人们开始偷偷组织“夜读会”,在地下室、通风管道、废弃服务器机房里,低声传递那些“不合理却动人”的文字。

一年后,第一棵红花幼苗出现在首都广场喷泉边。监控拍到一名公务员趁夜将其种下,随后默默敬礼离去。

五年后,该世界爆发“叙事革命”。政府被迫承认:“情感表达权”为基本人权之一。全国教材增加“虚构写作”必修课,法院引入“共情辩护”制度,连总统竞选演讲都被要求包含至少一个原创比喻。

而在遥远的母星,当这一消息传回时,零号世界的红花树猛然开花,一夜之间覆盖整片平原。树心蜡笔光芒大盛,持续整整十二分钟,恰好对应那十二下钟声的节奏。

千影已逝,但她的雕像立于讲述者广场中央,手中握着一支永不枯竭的炭笔。每当有人靠近诉说心事,雕像的眼睛便会微微发亮,仿佛仍在倾听。

某个雨夜,一位年轻教师带着学生前来献花。临走时,小女孩忽然回头问道:

“老师,林远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啊?”

老师蹲下身,轻轻拂去她肩上的雨珠,说:

“你看这棵树,它为什么会在这里?”

“因为……有人种的?”

“不,”老师微笑,“是因为有人愿意相信它该在这里。”

小女孩若有所思,片刻后认真地说:“那我也想成为一个让不可能发生的人。”

老师点头:“那你已经是了。”

雨停了,月光穿过云隙,照在红花树上。露珠滚动间,隐约映出一个模糊身影??衣衫破旧,手持半截蜡笔,站在花海尽头,朝他们轻轻挥手。

没有人看到这一幕。

但所有人都感到心头一暖,仿佛听见了一声遥远的叹息:

“还在继续啊……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