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新灾降临,危机加剧(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71章:新灾降临,危机加剧

地球好不容易从地底生物危机中缓过神来,人类满怀希望地投身于家园重建。城市里,起重机挥舞巨臂,建筑工人忙碌穿梭,一座座崭新建筑拔地而起;农田中,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大地再次丰收。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人类,一场更为可怕的危机悄然降临。

科学家们在日常天文观测中,惊恐地发现太阳正以极其缓慢却又不容置疑的速度逐渐远离地球。起初,这一变化微乎其微,但随着时间推移,数据的异常愈发明显。全球顶尖的天文学家迅速汇聚,日夜不休地分析研究,可得出的结论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所有人的心间——按照目前的速度,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将持续增大,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会越来越少,极寒末日的状况将愈发严重。

消息一经传出,全球陷入恐慌。街头巷尾,人们面色凝重,窃窃私语;网络世界,各种猜测与担忧的言论如潮水般涌来。政府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试图安抚民众情绪:“虽然情况严峻,但请大家保持冷静。我们的科研团队正在全力寻找应对之策,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度过难关。”可恐慌情绪仍如病毒般蔓延,难以遏制。

在联盟总部,林羽和苏瑶面色凝重地坐在会议室里,与一众科学家和联盟高层商讨对策。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太阳与地球距离变化的数据,以及地球气候恶化的模拟预测。“根据模型计算,若无法阻止太阳远离,不出一年,地球平均气温将降至零下七十摄氏度以下,届时,现有维持生命的地热资源也将难以支撑。”首席科学家声音颤抖,话语中满是绝望。

林羽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镇定:“无论多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大家集思广益,有没有可能利用宇宙中的其他力量,比如行星引力,将太阳拉回正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摇头叹息:“太阳质量巨大,要改变其轨道,所需能量超乎想象。以目前宇宙各文明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实现。”

会议室陷入死寂,所有人都被深深的无力感笼罩。许久,苏瑶打破沉默:“既然无法改变太阳的轨迹,那我们能否考虑改变地球的生存方式?比如,研发更高效的地热利用技术,建造能抵御极端寒冷的地下城市。”

众人闻言,精神为之一振,开始围绕这一思路热烈讨论。很快,一个初步方案形成: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全球顶尖科研力量,研发新型地热采集与转换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立即启动地下城市扩建与强化工程,确保人类能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生存。

方案迅速付诸实施。科研人员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各种先进仪器高速运转,无数次实验失败,却又一次次重新开始。与此同时,工程队奔赴各地,深入地底,挖掘、扩建地下空间。大型盾构机轰鸣作响,坚硬岩石在其面前纷纷破碎。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残酷。随着太阳逐渐远离,地球气温急剧下降。在一些高纬度地区,气温已降至零下六十摄氏度,暴风雪肆虐,狂风呼啸,积雪厚度达到数米。许多动植物在这极端环境中迅速灭绝,人类的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粮食储备急剧减少。

在一座正在建设的地下城市施工现场,寒风如刀割般刮过,工人们穿着厚重保暖服,在冰雪中艰难作业。突然,一场猛烈的暴风雪袭来,狂风将简易工棚瞬间掀翻,施工设备被积雪掩埋。工人小李被狂风卷倒,腿部被掉落的钢梁压住,动弹不得,只能在风雪中痛苦呻吟。

“快来人啊!”工友们见状,纷纷冲过去救援。可暴风雪太大,他们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就在大家心急如焚时,附近一支救援队接到求救信号赶来。队员们顶着狂风,用绳索固定身体,艰难靠近小李。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他救出,送往临时医疗点。

类似的灾难在各地不断上演,可人类并未被打倒。在联盟的统一协调下,物资调配有序进行,救援行动迅速展开。人们相互扶持,共克时艰。

与此同时,科研团队也取得了一些关键突破。新型地热采集装置研发成功,能更高效地采集地底深处的热量;一种特殊的保温材料问世,可大幅提升建筑物的保暖性能。这些成果为人类带来了一丝希望。

林羽和苏瑶奔波于各个受灾地区和科研基地之间。在一处受灾严重的村庄,他们看到村民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房屋被积雪压垮。林羽紧紧握住一位老人的手:“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度过这场危机。”苏瑶则带领医疗团队,为受伤村民治疗。

在科研基地,林羽鼓励科研人员:“你们是人类的希望之光,每一次突破都可能拯救无数生命。再坚持一下,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然而,随着太阳进一步远离,地球磁场也开始出现异常波动。卫星通讯中断,导航系统失灵,各种电子设备频繁出现故障。这无疑让本就艰难的局势雪上加霜,人类能否在这场危机中生存下来,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