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山里瘴气(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凌家一行人在山上行走一天,带上山的黄山烧饼应该早就吃完了,水还说得通,黄山上到处有溪流、瀑布;明代那个时候,黄山山上无小卖部、旅客服务点,无宾馆、客店,他们午饭是怎么解决的?

我现在身处明代,就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古代,普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用作生产的时间有限,产出及能换取的物资也不丰裕。

远古时候,每天的进食是一日两餐制。

第一餐名为“朝食”,一般在早上8至9点之间吃;第二餐叫“餔食”,也就是“飧食”,吃的时候基本在下午4至6点左右。

当然啦,那些富贵人家就不只二餐,还有三餐的,贵族吃货甚至一天四餐,分为旦食、昼食、夕食、暮食,就是早饭、中饭、晚饭、夜宵。

是不是跟有些现代人类似?

吃多少餐,由物资是否丰富决定的。

当粮食多了,人们手上财富有余了,选择就多了。

直到唐宋时期,普通百姓才开始出现了一日三餐。

唐代时,夜生活开始流行,人们会制造一些小食供出来游玩的人购买食用。

宋代时,曾实行过宵禁,后来又取消了,夜生活就更加活跃,人们开始习惯晚上饿了就吃宵夜。

一日三餐制普遍流行的是在元朝。

到了明代,上至官宦人家,下至平民百姓已习惯了一日三餐,上下午中间会吃点心。

凌家族人世代在外行商,早出晚归,风餐露宿,经常走在半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钱也买不到可以吃的东西。

他们为应对这种情况,经常是一日两餐:早上出发前吃饭等饱腹食品,随身带备一定的里腹食物,然后就一路风雨兼程,晚上希望能赶到可以入住的地方,再吃第二餐饭,如果带备的食物已吃完,又无法赶到下一补充点,挨饿是很正常的事情。

凌家一行人本次组织子弟游黄山,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为了磨砺凌家族人的意志,训练他们的野外生活能力。

在黄山的这几天,凌家族人都是在教导凌家子弟如何做好出发前的各种准备,包括早上吃饭时,无论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