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寺庙道观的风水选址与建筑布局特点(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然融合与生态布局

寺庙道观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建筑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形成生态布局。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修行人的身心健康,还能使信众在朝拜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道教建筑更是讲究顺应自然,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构建人工生态系统。

建筑形制与规格

寺庙道观的建筑形制多样,其中规格最高的是帝王宫城式,如五岳神庙和武当山的玉虚宫等。这些建筑规制类似帝王的宫城,具有“三朝五门”、“前朝后寝”等特点。此外,寺庙道观的建筑还常常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以砖、瓦为墙壁或屋面材料,由台基、屋身、屋顶组成单体建筑。

雕塑、绘画与书法

寺庙道观多能综合运用雕塑、绘画、书法于建筑之中,不少道教宫观有精美的壁面、雕塑、书法、碑刻、匾联、题词等,这些是构成寺庙道观建筑艺术的重要内容。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宗教的信仰和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色彩与装饰

寺庙道观在色彩和装饰上也有其特点。例如,龙虎山道观的外墙与梁柱采用红色,红色主火,主南方,避邪。五行色令旗是道教做法事时召请五方天王、五方护法、五方鬼王等的道具,以护持道观清净和庄严。这些色彩和装饰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能使信众在朝拜时感受到庄严和神圣。

风水讲究与法术意境

寺庙道观的布局极为讲究风水,建筑风格蕴含了“太极演化”、“两仪谐和”、“乾坤定局”的局面。这些风水布局不仅有利于汇聚天地灵气,还能使信众在朝拜时感受到宗教的神秘和力量。同时,这些布局也体现了道教的法术意境,便于沟通神灵,成就仙道自我。

建筑组成部分

寺庙道观常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神殿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处于建筑群之主要轴线上。膳堂建筑物包括客堂、斋堂、厨房及附属仓房。宿舍为道士、信徒及游人住宿用房,其布置较为灵活。园林则利用自然景观,形成建筑群内的自然美景。这些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宗教活动的需要,还使寺庙道观成为一个集修行、朝拜、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三、具体案例分析

以江西三清山的道教建筑为例,三清山道教建筑中的精华叫众妙之门。其设计的寓意就是让人们在沿着崎岖山路攀登举步维艰的时候,蓦然眼前一亮,一道山门呈现在眼前,道路又忽然转为平坦,身体顿感轻松。这种设计应了道教哲学中的“难易相依”的第一妙。由山门继续前行,忽而又面临万丈深渊,惟见云雾茫茫,欲进无路。眺望四周,峭壁参天,5座高峰像九天翠屏挡在眼前,使人顿生“欲登青云苦无路”之感,这又应了道教思想“有无相依”的第二妙。当人们急欲觅路登山时,却发现山道拐角尚有一径,贴着峭壁垂直延伸,途中又有5座天门,至此又应了道家“险处逢生”的第三妙。三清山道教建筑不仅体现了道教哲学思想,还融入了丰富的建筑美学和风水学理念。

再以佛教寺院为例,寺院布局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阁)、方丈室等。山门是寺院的外门,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总称“三解脱门”。天王殿是较大的佛寺都有的建筑,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内有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等重要元素。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法堂是禅门演说佛法的地方,经堂则是藏经之堂和僧众念经之所。这些建筑布局不仅层次分明、依次递进,而且体现了佛教的信仰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