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闻联播(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到老莫的话,陈闵明虽然听不懂他说得‘孺子可教’是什么意思,但也能明显感受到这是老莫在赞许自己。他不禁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然后好奇地问道:“莫大哥,白大哥,你们这么专心致志,在看什么呢?”

白燕升说:“《新闻联播》啊,你平时在家的时候,晚上不看么?”

陈闵明窘迫地回答道:“白大哥,我家里农村的,也买不起电视,以前我只在村长家里看到过黑白电视,还是来到燕东后,才第一次在这市政府招待所的房间里看到了彩色电视。你们说的这个《新闻联播》我听说过,没看过。”

白燕升听到陈闵明的话,有些心疼地介绍道:“《新闻联播》每晚七点开始,半个小时,会报道些国内外大事,并公布国家的一些最新政策。”

老莫补充道:“多看《新闻联播》,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了解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政策,进而从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就比如阿明你刚提到的小商品,我认为是个好的方向,因为在1982年9月份的《新闻联播》里,就播报了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物价局等部门《关于逐步放开小商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报告的通知》,决定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从那以后,小商品市场就在华东和广州地区繁荣发展,但燕东这边,做这方面买卖的人还少。所以你看到了,市场上售卖的小商品和服装鞋帽都十分单一。”

陈闵明不解地问道:“莫大哥,你自己不就是记者么?那就是在新闻第一线的呀,干嘛还要看电视里的新闻呢?”

老莫耐心地解释道:“其一,我报道的大多是冶金口和工业口的新闻,接触的信息面有片面性;其二,同样一则新闻,用不同的语境报道出来,所想传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我看《新闻联播》,更多地是想看到中央对一件事的态度和指示。”

陈闵明恍然大悟,想不到看电视也有这么多讲究!也能收获这么多信息!经过老莫和白燕升的提示,陈闵明现在不那么着急回去了。因为他还发现了一条可能比倒腾五金件更赚钱的路!

陈闵明心想,如果我去找到便宜的鞋服和小商品,再运过来卖,那肯定会有销路啊!在他看来,这里面能够产生的利润,将远大于他替五金厂售卖五金件所能获得的收益。陈闵明越想越激动,又趁势把燕东市郊区所有的大小市场都转了一圈。

这时陈闵明在心中做下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老天爷让我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燕东,那就是上天命定的缘分,我不走了,就在燕东这里做买卖!

***

其实陈闵明赶着在大冬天跑到东北来做生意,不是没有缘由的。

就在几个月之前,在福清市郊的一个小村子里,个子不高的他,正坐在自家土房的门口握着一张纸唉声叹气。

陈闵明的手里握着的,是一张医院开出的收据。那张收据被他握的得太久,已经有些皱皱巴巴。

陈闵明叹气的时候,他抽着旱烟的父亲从简陋的屋子里走了出来:“唉,你妈的医药费,我来想办法。书,你还是要继续读下去。咱们家虽然称不上是书香之家,但至少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还出过秀才,不能在你这断掉。唉,说到底,是爹没本事,那十年的事情过去之后,爹也没能要回咱们家的老宅。”

陈闵明却劝慰起自己的父亲:“爸,你说什么呢?!我想好了,这书我先不念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妈的医药费我理应想办法;老二比我聪明,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等我赚了钱供他读就行了。”

抽着旱烟的老父亲闻言,心疼地看着自己这一脸青涩的大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可是想到屋里卧病在床的老婆,和自己那本也不够结实的身体,以及自己尚且年幼的小儿子;老父亲一肚子的话,最终也不过总结为一声叹息和几个烟圈。

眼看父亲不再阻拦,陈闵明已经想好了,第二天就去学校退学,然后想办法进城,琢磨琢磨赚钱的门道。在那之后,他很快自己跑去学校办理了退学,又跑到村里的五金厂,跟与自己有族亲关系的厂长求情,才免费佘出了一堆样品。随后,陈闵明拿着父亲跟乡亲们借到的路费,就马不停蹄地在腊月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

而现在,陈闵明下定决心要扎根燕东做生意之后,他开始第一次对自己未来要做的买卖进行了全盘的计划。

首先,是要做什么商品?

陈闵明素来喜欢看新闻联播以便学习国家新出来的政策及了解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但那些宏观的新闻无法直接对陈闵明正在思考的问题给出答案。年轻且学历不高的陈闵明也不懂得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他选择的方式,是去找刚刚认识的方真真和冯雁询问。

方真真说:“锅碗瓢盆这些家里本来就不缺,更不会常买,但衣服、鞋子、包包这些赶时髦的东西,每一年流行的都不同,是肯定需要不时买些新的。只是无论在联营商厦还是市里其他国营商店里所售卖的样式,都十分单一且土里土气的,我一般就定期去沈阳用外汇券的友谊商店逛一逛,或者买了料子自己照着杂志裁剪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