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意外(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吴全友真下了死手,打的吴德贵几天没下来炕。

吴德贵甚至不知道,自己又做错了啥,为啥睡觉都要挨揍?

在他不能下地的这段时间里,陈东已经把地下室的框架全部建好。

有周晴在旁边,能给陈东不断提供新的方法,整个地下室隐约有一种防空洞的感觉。

不管是棚顶还是地面,抑或者周围墙面,一律用砖头堆砌,每块砖的中间都有泥巴填充。

无论是耐力还是防潮,基本已经坐到了极致。

陈东默默感叹一声,在这个时代,毛子的建造技术确实领先。

框架有了,余下的就是内部设施。

陈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所有建造工程都挪到地下室来。

如此一来,不管别人怎么盯着,自己都永远安全,不至于落入被动局面!

陈东把这个想法跟周晴一说,周晴倒是觉得不错,可随之眉头一皱。

理想很美好,现实也很残酷。

就说烧窑吧,最起码得有个进气口,烟还要排出去。

单说这两条,就足够难倒人。

陈东仔细想了想,这事听着困难,但不是没可能。

几十年以后的烧烤店,因为油烟排放没少被整顿,后来大家研究出个新型排放方式。

把烟从地下排,通过泥土本身的吸附和过滤,再加上一些环保设备,基本就能达到环保标准。

烧窑的火不会很大,即便没有那些设备,也能达到无烟的标准。

陈东仔细想了想,自己家房子就在山脚,也就是说,完全是背靠大山。

理论上来讲,是可以把山挖开一点。

只要不碰到山基,就不会有塌方的危险!

有了之前的经验,陈东的速度明显快多了,烧水,润土,最后挖出来。

在挖的时候,陈东突然发现意外惊喜。

山的内土层,竟然是黄土!

东北不是没有黄土,只是很稀有,相比于黑土,黄土矿物更好,更能经得住高温。

从古至今,这都是做器皿的好东西!

更让陈东惊喜的是,黄土的湿度很高,这意味着不用经过复杂的加工!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陈东格外兴奋!

黄土经过几十分钟的风干,湿气渐渐褪去,等到表面有一些干燥的时候,陈东已卷起袖子,徒手用力摔打黄泥。

这是制作黄泥器皿的必须流程,古时称为‘醒泥’。

反复摔了好一会儿,黄泥的粘手程度较少,韧性增加不少。

醒泥之后便是困泥。

陈东把之前烧水的甏腾空,把黄泥塞的满满登登,又在上面压上重物。

做完这一切,陈东又转头继续挖洞。

挖黄泥同样是个体力活儿,这玩意和冻土正好相反,虽然不坚硬,但粘稠得很,每挖一次都要耗费不少体力。

陈东想了想,对于这种土壤,其实是有办法的。

在洞里生起火堆,等黄泥水分干了,自然就结块脱落了。

不过,那样黄泥就不能再利用了。

算了,挖吧!

一天的时间,陈东挖出一条三米长,两米宽的通道。

如果是单纯地做烟道,应该是够了,可陈东需要更多的黄泥,需要继续往里深入!

而此时,困在甏里的黄泥也差不多了。

经过这个流程,黄泥依然保持该有的弹性,只不过,可塑性会增加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