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夜校风波(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而又悄无声息地覆盖了整个青云村。万籁俱寂之中,唯有青云小学的教室里,灯火辉煌,仿若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坠落于此,将那一方小天地映照得亮如白昼。陈默笔挺地伫立在讲台上,身姿坚毅,宛如一棵苍松,散发着一种沉稳而令人安心的气息。他的身后,那块饱经岁月洗礼的黑板,承载着无尽的知识与希望。黑板之上,一个个或刚劲有力、或娟秀工整的文字,与拼音相互交织,宛如神秘的魔法符号,静静地等待着村民们去探索、去领悟,仿佛只要解开这些符号背后的奥秘,便能开启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台下,坐着一群憨厚质朴的村民,他们的面容饱经风霜,刻满了生活的痕迹,然而此刻,他们的眼眸中却闪烁着炽热而纯粹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望,犹如在黑暗中闪烁的点点星光,虽然微弱,却坚定而执着地穿透了重重夜幕,期盼着黎明的曙光。他们有的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想要将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深深地烙印在心底;有的则正襟危坐,手中紧紧握着简陋的纸笔,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纸笔,而是开启未来美好生活的珍贵钥匙。
陈默微微清了清嗓子,那醇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恰似洪钟敲响,瞬间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开来:“大家且看,” 言罢,他从容地拿起一支粉笔,手臂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粉笔与黑板轻轻触碰,刹那间,一个简易却极为形象的房屋图形便跃然于黑板之上。那线条虽无过多修饰,质朴而简单,却精准地勾勒出了生活中房屋的轮廓,仿佛将村民们日常居住的房屋缩小后搬到了黑板之上。“此图形,是否与我们所居住的房屋有几分相似?这,便是‘房’字的起源。” 他转身面向村民,修长而有力的手指沿着图形的边缘缓缓划过,动作轻柔而舒缓,仿佛在描绘着生活的轨迹,引领村民们一同回溯岁月长河,探寻文字诞生的奥秘。“房屋者,方方正正,有墙以御风雨之侵袭,有顶可蔽骄阳之炽热。” 紧接着,他在图形之畔,一笔一划地书写 “房” 字,每一笔都力透黑板,那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的 “沙沙” 声,仿佛是知识在低吟浅唱,将岁月的沉淀与知识的力量缓缓注入每一个笔画之中。“一点一横撇,此为屋子之顶梁,撑起一方天空,犹如家中的顶梁柱,默默承担起庇护家人的重任;下面之‘方’字,恰似屋子的框架,稳固四方根基,给予我们安稳的栖息之所。诸位,且随我一同书空。” 村民们纷纷敛神屏气,目光紧紧追随陈默的笔伐,眼神中满是专注与虔诚。有的微微启唇,轻声诵读笔画顺序,那声音虽细若蚊蝇,却饱含着对知识的敬畏与尊崇,仿佛在诉说着对智慧的敬仰;有的则全神贯注,手中纸笔仿若化作了稀世珍宝,一笔一划皆倾注心力,每一次落墨都仿佛在书写着自己的命运,似要将这知识的火种深深镌刻在心田,永不磨灭。此时此刻,时光仿佛倒流,他们又重回那懵懂而充满憧憬的童年求学时光,那份专注与执着,足以令天地动容,山川失色。
为了让村民们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汉字的精妙绝伦,陈默又在黑板上写下了 “林” 字。他指着字,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许,说道:“大家瞧,这‘林’字,双木成林。就如同我们村外那片郁郁葱葱、广袤无垠的树林一般,众多树木汇聚在一起,便有了这‘林’字所蕴含的蓬勃生机与浩瀚无垠。一棵树孤立于荒野之中,往往难以抵御狂风暴雨的肆虐,犹如孤舟在茫茫大海中漂泊,随时可能被汹涌波涛所吞没;而一片林则相互扶持,彼此依靠,它们的根系在地下紧紧相连,枝叶在空中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能够顽强地抵御外界的风雨侵袭。” 说着,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两个 “木” 字精心勾勒出来,展示它们之间平等并列、相互依存的关系,“左右的‘木’字相互依存,彼此支撑,这便是汉字构造中的一种深邃智慧,它无声地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携手并肩,便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随后,陈默写下了 “休” 字,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亲切,为这略显严肃的课堂增添了几分柔和的气息。他耐心地解释道:“再看这个‘休’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木。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一幅画面: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大地之上,一个疲惫的身影缓缓走向村外那棵古老而粗壮的大树,然后轻轻地靠在树干上,暂作歇息,让身心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得到舒缓与放松。这便是‘休’的含义。这生动地体现了我们祖先造字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感悟,他们从日常的生活点滴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了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文字。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劳作与休息需相辅相成,犹如昼夜交替、阴阳互补,唯有如此,生活才会张弛有度,充满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