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重归杏坛(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默历经磨难,终于摆脱了诸多困境,身心虽带着疲惫与伤痕,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当他决定重新踏入教育之路,那股源自内心深处的信念,如同破晓时分穿透云层的朝阳,愈发炽热而坚定。每一道伤痕都仿佛是他成长的勋章,见证着他在黑暗中不屈的挣扎,也更加深了他对传播知识、培育希望的渴望,他深知,教育是那盏能驱散愚昧与困苦的明灯,而他愿再次成为掌灯人。
他回到了曾经任教的学校,那熟悉的校园景象映入眼帘:斑驳的围墙爬满了岁月的藤蔓,它们蜿蜒曲折,像是在默默诉说着学校历经的悠长岁月。操场边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粗壮的树干需数人合抱,巨大的树冠如同一把撑开的绿色巨伞,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又似在为他的归来奏响欢迎的乐章。教室的门窗有些陈旧,朱红色的油漆已有些剥落,却擦拭得一尘不染,从里面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似灵动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回荡,那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他的心灵瞬间被触动,仿佛找到了久违的归宿。
校长听闻陈默归来,亲自迎至校门口。校长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岁月在他的额头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中满是欣慰与期许,说道:“陈默啊,你能回来真是太好了。这学校,这孩子们,都需要你。” 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饱含着对他的信任与倚重。陈默望着校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往昔与校长共事的点滴回忆涌上心头,那些为了教育理想共同奋斗的日子,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他的内心。他坚定地点点头:“校长,我回来了,就从未想过再离开。” 这简单的话语,却似庄重的誓言,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
陈默重新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教室里的学生们先是一愣,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那些纯真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与敬佩,目光紧紧地跟随着他,仿佛他是带着光芒归来的英雄。前排的一个小男孩眼睛亮晶晶的,使劲地鼓掌,手都拍得通红;后排的几个女生则兴奋地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陈默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学生,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感动,是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深情,也是对这些可爱孩子们的喜爱与珍视。他微微抬起手,示意学生们安静,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只余那一双双炽热的目光,满含着对知识的渴望。
他开始授课,声音依旧洪亮而富有感染力。讲解数学题时,陈默采用情境教学法,他会先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同学们,假如我们要去布置一个教室,需要购买一些装饰彩带,已知教室的长是 8 米,宽是 6 米,我们要在教室的四周都挂上彩带,且彩带之间间隔 0.5 米,那我们需要购买多长的彩带呢?” 这样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让学生们能迅速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他一边在黑板上快速地画出教室的简易图形,标注出长、宽和彩带间隔的位置,一边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看,我们先算出教室的周长,然后再考虑彩带的间隔数,是不是就能得出需要的彩带长度了呢?” 他不断地提问,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这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率先举手,回答道:“老师,我觉得应该先算出教室的周长是(8 + 6)× 2 = 28 米,然后再用 28 除以 0.5 得到间隔数,但是因为是封闭图形,彩带数和间隔数是一样的,所以需要 56 条彩带。” 陈默笑着点头称赞:“非常棒,这位同学思路很清晰,但是大家再仔细想想,这里有个小陷阱哦。” 同学们纷纷陷入沉思,片刻后,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手发言:“老师,我发现了,彩带的长度不是条数,应该是 28 米才对。这题目就像一个狡猾的小精灵,故意用相似的概念迷惑我们,让我们差点就上了当。” 陈默满意地笑了:“对啦,大家一定要注意单位和问题的细节哦。” 课堂气氛热烈非凡,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
在教授语文课文时,他运用角色扮演法和情感共鸣法。以教授古诗词为例,在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时,他会先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李白、岑夫子、丹丘生等角色,朗读诗词中的对话部分,让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诗中的洒脱意境。然后,他声情并茂地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情感:“同学们,李白在这首诗里,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又有对及时行乐的豁达,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他那种矛盾又统一的情感。” 他的语调随着诗词的韵律和情感起伏,读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时,声音高亢激昂,让学生们仿佛看到了李白自信满满的模样,那诗句像是一位豪迈的侠客,手持长剑,在天地间肆意挥洒豪情;读到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时,又略带惆怅,使学生们沉浸在诗人对时光易逝、知音难觅的感叹之中,这诗句仿佛变成了一位孤独的老者,在岁月的角落默默叹息。当他讲解完后,问学生们的感受,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男生缓缓站起来,轻声说:“老师,我觉得李白虽然表面上很潇洒,但是内心其实很孤独,他是在借酒消愁。就像那夜空里的月亮,虽然看似清冷高傲地挂在天际,其实是在独自忍受着无尽的寂寞,只有繁星点点能稍稍慰藉它的孤独。” 陈默眼睛一亮,鼓励道:“你理解得很深刻,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诗人的内心世界,非常不错。” 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教室里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