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主战孝宗(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知是否由于对金人过度恐惧,赵构在其统治后期竟遭遇了极为不幸之事——绝后!关于此,民间众说纷纭,其中一种猜测甚嚣尘上:或许是在那仓皇南逃的路途之中,赵构被吓得魂飞魄散,以至于丧失了生育能力。然而,无论真实原因究竟如何,事实便是如此,赵构绝后成了一个事实。
在此关键时刻,皇位继承人的问题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众人的心间。经过一番苦苦寻觅与斟酌,众人终于将目光投向了赵匡胤一脉的后裔。
就这样,仿佛命运之手轻轻一挥,自这一刻起,南宋王朝除了开国之君外,后续的皇帝皆出自太祖赵匡胤这一血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宋的皇位传承自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宋孝宗赵昚(shen)读第四声,于公元 1127 年 11 月 27 日呱呱坠地,他最初名为赵伯琮,后来更名为赵瑗,并被赐予了赵玮这个名字,表字则为元永。其籍贯乃是风景秀丽的秀州,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嘉兴一带。这位帝王可不一般,他可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呢!而且还有着另一重特殊身份——宋高宗赵构的养子。
在历史长河中,赵昚登上皇位成为了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同时也是南宋时期的第二位皇帝。自公元 1162 年 7 月 20 日开始执掌大权,一直到 1189 年 2 月 18 日,他都稳稳地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与威严的龙椅之上,治理着这片广袤的江山。
绍兴二年(公元 1132 年),命运之轮开始转动,这一年,他被高宗相中,得以进入宫廷接受精心培育。时光荏苒,来到了绍兴三十年(公元 1160 年),这一年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被正式册立为皇子,并获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等要职,同时被封为建王,从此踏上了通往皇位之路的关键一步。
两年后的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他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时刻——被册立为皇太子,还改名为赵昚。就在同一年,高宗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皇位禅让给赵昚。至此,宋朝的皇位历经波折后,终于再度回归到宋太祖一脉手中,这无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次重大转折。
赵昚初登皇位之时,怀着满腔的雄心壮志和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憧憬,决心要一改以往积贫积弱的局面。他目光坚定地注视着那片失去已久的中原大地,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为了重振朝纲、鼓舞士气,赵昚首先着手平反岳飞这位民族英雄的冤案。他深知岳飞当年一心为国抗金却遭奸人陷害,这不仅是个人的冤屈,更是整个大宋王朝的耻辱。于是,赵昚毅然决然地下旨为岳飞平反正名,并追封其谥号,以告慰英灵,同时也向天下臣民表明自己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决心。
紧接着,赵昚慧眼识珠,大胆起用主战派将领张浚。张浚智勇双全,满怀报国之志,深得赵昚的信任。君臣二人齐心协力,积极筹备北伐事宜。一时间,宋军上下士气高昂,厉兵秣马,只待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北上。
终于,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隆兴北伐”正式拉开帷幕。宋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金军阵地,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生死较量。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此次北伐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宋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回南方。面对如此惨痛的结局,赵昚痛心疾首,但他并未气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意识到此时继续强行北伐并非明智之举,唯有通过和谈才能暂时稳住局势,为日后的反攻积蓄力量。
于是,赵昚忍痛割爱,派遣使者前往金朝议和。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双方最终缔结了“隆兴和议”。根据和约规定,宋朝对金国称臣,每年向金国缴纳一定数量的岁币和绢帛。虽然这一结果对于赵昚来说并不理想,但至少暂时恢复了宋金之间的和平状态,为国家赢得了喘息之机。
他痛定思痛之后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然而,岁月不饶人,淳熙十六年(公元 1189 年),在位已达二十七年之久的赵昚选择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第三个儿子赵惇,随后自称为寿皇圣帝,过上了相对悠闲的太上皇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儿子的不孝让宋孝宗赵昚晚年心情郁结,最后在绍熙五年(公元 1194 年),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终究抵不过时间的侵蚀,与世长辞。他享年六十八岁,在位期间共计二十七个年头,留下了无数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和政绩。
赵昚逝世后,朝廷对他进行了隆重的追谥,累加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并定庙号为孝宗。最终,他被安葬在了永阜陵,这座陵墓成为了他一生辉煌与荣耀的永恒见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学领域,赵昚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全宋词》中收录了他所作的一首词作,足见其才华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