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乱起惊朝势岌危(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35章 乱起惊朝势岌危
染血的信笺,猩红的颜色刺痛了顾长渊的眼。郑王造反!四个字如同惊雷,在顾长渊脑海中炸响。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克制住内心的惊涛骇浪,沉声道:“立刻召集众臣,紧急议事!”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压顶。郑王起兵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蔓延,恐惧和不安在官员们之间无声地传播。郑王,先帝的胞弟,手握重兵,素有野心,如今终于撕破了脸皮,露出獠牙。
“诸位大人,如今郑王叛乱,京城危在旦夕,我等该如何应对?”顾长渊环视众人,沉声问道。
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恐惧占据了大多数人的心智,他们或是面面相觑,或是低头不语,无人敢率先发言。
打破沉默的是杨将军,他向前一步,拱手道:“顾大人,郑王麾下精兵强将,来势汹汹,我军不可轻敌。依末将之见,应先固守城池,待援军到来再做打算。”
顾长渊摇了摇头,道:“固守城池只是权宜之计,郑王兵强马壮,长此以往,我军粮草必将耗尽,届时城破只是时间问题。我意,主动出击,趁其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歼灭!”
“主动出击?顾大人,这未免太过冒险!”杨将军眉头紧锁,“郑王军队久经沙场,我军贸然出击,恐有全军覆没之虞!”
“杨将军多虑了。”顾长渊胸有成竹,“我已有破敌之策……”他将早已拟定好的计划娓娓道来,从兵力部署到粮草运输,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面面俱到。
然而,杨将军依然心存疑虑,他认为顾长渊的计划过于激进,风险太大。两人争执不下,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凛风站了出来,他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局势,并指出了杨将军顾虑的不足之处,最终,他以精准的数据和缜密的逻辑说服了杨将军,也让其他官员对顾长渊的计划重拾信心。
然而,顾长渊心中却隐隐感到不安。郑王起兵如此突然,显然是有备而来,而朝堂之上,似乎也暗流涌动。他敏锐地察觉到,有些事情,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
散朝之后,顾长渊将徐凛风留下,低声说道:“凛风,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郑王此次叛乱,似乎太过顺利……”
徐凛风沉吟片刻,道:“公子所言极是,此事确实蹊跷。我已派人暗中调查,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夜色渐深,宫灯闪烁,将李太监的身影拉得老长。他快步走向一处偏僻的宫殿,手中紧紧攥着一封信,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轻轻叩响了宫门,低声道:“奴才求见……”
李太监弓着身子,悄无声息地滑进了昏暗的宫殿。殿内,一个身影背对着他,负手而立,看不清面容。“事情办妥了?”那身影低沉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太监连忙跪下,双手呈上一封信,“回禀娘娘,一切按计划进行,顾长渊的军事部署已尽数送至郑王爷手中。”那身影接过信,展开细看,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很好,顾长渊,你机关算尽,却终究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她将信笺揉成一团,丢进一旁的火盆中,火舌贪婪地吞噬着纸张,发出噼啪的声响。李太监的头更低了,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不敢抬头去看那身影,只觉得殿内的空气都凝固了,令人窒息。
与此同时,城外的军营中,陈士兵正坐在篝火旁,神情恍惚。他手中拿着一个粗糙的木碗,却一口也喝不下去。最近军中流传着一些奇怪的传言,说朝廷克扣军饷,苛待士兵,而郑王爷起兵,正是为了改善士兵的待遇。这些传言像野草般在士兵中蔓延,滋生着不满和恐慌。陈士兵出身贫苦,参军是为了养家糊口,他本对朝廷忠心耿耿,可如今,这些传言却让他开始动摇。他想起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想起年迈多病的母亲,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朝廷真的会克扣我们的军饷吗?”他喃喃自语,眼神迷茫。身旁的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小陈,别听那些谣言,朝廷怎么会亏待我们这些保家卫国的将士呢?郑王爷起兵,是为了一己私利,祸乱朝纲,我们绝不能被他蛊惑!”老兵的话让陈士兵心中稍安,但他依然无法完全消除疑虑。
顾长渊的府邸内,灯火通明。顾长渊和徐凛风正对着地图,商讨着接下来的对策。“郑王得到了我们的军事部署,必然会改变策略,我们必须尽快调整计划。”顾长渊眉头紧锁,语气凝重。徐凛风点了点头,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公子,你看这里,是郑王军队前往京城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他详细地分析了地形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顾长渊仔细听着,不时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凛风,你的分析很到位,就按你的计划行事。”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