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来呢,宁野并不打算展开讲。
毕竟,今天可是星期六诶!大家是出来玩的!还要上课算怎么回事?
可架不住一车的人都满脸期待地看着他。
这些古人也真是好学,眼里的求知欲都快漫出眼眶来了,宁野也不好扫了大家的兴致。
“这个话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等学校再多来点人,我再统一给大家伙讲讲,你们也好好利用这次出来玩的机会,多多观察后世,先建立体感,再学理论,感受会更加深刻。”
系统仿佛知道这一路将会充满知识的投喂,贴心地在大巴车里准备了话筒。
宁野拿起话筒,他的声音瞬间被放大。
所有人都跟坐在他旁边的赵顼一个反应,眼珠都快惊讶得瞪出来了。
“要解释什么是科学技术,我们现在坐的车,包括我手里能放大声音的话筒,就是科技的具象化载体。”
其实,我国古人并非不懂技术。
造纸术(西汉已出现)、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火药(古代炼丹家偶然发明,宋朝开始应用于火器)、指南针(战国时就已出现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这可都是咱中国人发明的。
但是,实验方法的相对缺乏是一大问题。
我国古代总体上还是将技术当成奇巧淫技来看待,对科技的研究,多停留在对现象的记录以及技这一层面的应用,对底层规律也就是科的探索略有不足,近代意义上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从而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不普遍。
说到底还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浓厚。
只要看看现在家长对自家孩子看所谓“课外闲书”的态度就知道了。
「看这些书有什么用?」
即便是距离扶苏刘据两千年后的后世家长依然会问这样的问题。
此外,理论体系的构建方式也很不同。
中国古代的确有很多零散的知识和技术成果。
比如《墨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着作,就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解释。
但总体来说,缺乏像牛顿力学那样具有高度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理论框架,零散的知识没有被整合成一个类似西方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更多还是以经验和技术的形式存在。
“其实,早在先秦,荀子就在《劝学》篇里解释了这一现象。”
“宁校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