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深廷宫变22(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门。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棋盘街上一座酒家的二楼中,郭房正临窗而坐,凭栏外眺,大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多有列队兵士、挎械差役穿行其中,不远处是庄严肃穆、气象森严的大明门。
自与王宁嫔密会后,郭房得到了大部分问题的答案,了解了该他了解的通盘布局,也知道了自己在今次事件中的角色和任务,从理论上已经说圆了各方参与者的立场和动机。但仍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他:一、背后谋划一切、主持全局是朝中哪位重臣;二、为何与他正面接洽者不是那位重臣反而是王宁嫔;三、黄绾在这当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知道越多,想得越多,越觉得不踏实,为求心态平衡,自我宽解,只好归结于事情重大,难免引起心神不宁。
五城兵马指挥司,隶属兵部,分中、东、南、西、北五个衙门,其主要职责为巡查、维护京师的日常治安。京师内外除皇城,皆为其辖区,五个衙门画境分管。身为兵部右侍郎的郭房正好是五城兵马指挥司的直属上司。
近来连着几日京城内发生数十起盗窃、凶杀案,凶徒手段狠辣、来去无踪,受害者以富户为主,个别官员受到殃及,累积伤亡人员达两百余人,损失钱财折合白银足有上百万两。其中一晚,同时发生了十一起,整合现场遗留线索及当时身在远处的几位目击者描述得出,凶徒人数至少有十人,分头行事,少则一人,多则不过五人。其中一起,凶徒单枪匹马在城北作案时遭遇守卫皇城的上二十六卫之一的府军后卫,一个人一杆枪电光火石间杀伤了整队十二人,仅有一人幸存,领队的付平也被当场格杀,他的武功在整个府军后卫中都排的上号。天子脚下发生如此惊天大案,市井惶惶,朝堂震惊。
五城兵马指挥司承担首责,郭房同样责无旁贷。他顺势向内阁建议,为免打乱上二十六卫正常运转,生出其它不必要的祸端,从三大营中调拨精兵,与五城兵马指挥司共同巡查、维护和防范;凶徒身手不凡、来路神秘,莫说寻常差役,就是训练有素的卫士都难奈其何,需成立一个有针对性的临时缉凶机构,直接向朱厚熜和内阁负责。得了能人指点后的郭房,在整个建言的过程中很好地掩饰了他不善说谎作伪的短板,建言内容有理有据、逻辑通顺、细致周全,当场就得到了朱厚熜和内阁的一致认可。随即下令从五军、三千和神机三大营中各调拨三千精兵,连同五城兵马指挥司差役,统一交由郭房指挥;临时缉凶机构由锦衣卫另一位指挥同知包锋执掌,一个形貌敦厚、武功高强、行事干练的壮年男子,同时也是陆炳的亲信、陈寅的好友。
文华殿。
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从里到外足有百名宫人正在准备朱栽壡的诞辰宴席。
主管者是名中年内监,名叫杨杰,熟练地将笑容挂到面上,稍稍躬身,道:“黄大人你来早啦,距太子爷诞辰宴尚有一个多时辰呐!”
黄绾恭敬还礼,道:“太子殿下诞辰宴可不是寻常酒宴,老朽不敢怠慢,特意提早过来。”
“黄大人有心了。”杨杰指着黄绾手中一方木质常见、样式普通的木盒,“这是……”
“这是老朽给太子殿下的诞辰贺礼。”
“哦,给太子爷的贺礼。”杨杰打着查验的幌子,以满足自我的好奇心,“可否让咱家过过目?”
“理当如此。”黄绾打开木盒,双手递上,“这几本书都是先师阳明公生前潜心所着……”
“黄大人这份贺礼倒是实在。”杨杰寻了个话语间断的空隙出言打断,眼里透出一丝不屑,“咱家还要为太子爷准备宴席,失陪了。”叫过两名模样机灵的少年内监,“你们两个带黄大人去偏殿等候吧,务必伺候好黄大人。”着重突出了“伺候”二字。
“奴才遵命。”
黄绾心知肚明,所谓伺候,实为监视,躬身作揖,道:“多谢杨公公,有劳二位小公公。”
依黄绾官职及朱厚熜对他的赏识程度,他是没有资格成为皇太子的授业先生的。王守仁门人遍布八方,其中有一位颇为杰出的嫡传弟子姓聂名豹,时任兵部左侍郎,文韬武略、品性操守皆不逊黄绾。当徐阶还是少年人的时候,就结识了已有功名在身的聂豹,仅初遇交流,就受益匪浅,对聂豹的博学品性深深拜服,欲约为师生,被聂豹婉拒。二人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若干年后,徐阶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二人成为了同僚。徐阶不光有读书的天赋,还有做官的天赋,在宦海磕碰沉浮多年,晋升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了阁臣。但他对聂豹一直铭记早年恩情、注重长幼礼法,公开场合称“聂大人”,私下里称“聂先生”,自称“学生”。一年前出于好意,欲举荐聂豹为皇太子的授业先生,往小了说是为聂豹个人增添荣誉,往大了说是间接在帮着弘扬阳明心学,王守仁的嫡传弟子成了皇太子的老师,对推动阳明心学的传播不言而喻。又一次被聂豹婉拒,并把这份殊荣让给了黄绾。后者早过了万丈雄心的年岁,本也无意于此,因郭勋案四处奔走、一筹莫展,想着成为皇太子老师可时常进出宫城,说不定就能多一分救人的机会,于是就应允了。夏言素来敬重王守仁,对黄绾也是赞不绝口,“才学渊博、品性高洁”这是他对黄绾的评价。听闻徐阶举荐,他也发声支持,就这样黄绾顺利的成为了皇太子的老师。只是让黄绾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份本以为有益的差事,不仅没能成为助力,还成了他人生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