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柳三变(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他们的词作在风格上与柳词相似,都具有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特点。秦观的雅词长调更是在柳词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的铺叙点染之法,使得词作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少年心·对景惹起愁闷
北宋黄庭坚
对景惹起愁闷。染相思、病成方寸。是阿谁先有意,阿谁薄幸。斗顿恁、少喜多嗔。
合下休传音问。你有我、我无你分。似合欢桃核,真堪人恨。心儿里、有两个人人。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周邦彦的慢词在章法结构上也受到了柳词的影响。他的词作常常采用柳词的回环往复的结构,使词作的情节更加曲折、情感更加深沉。可以说,柳词对周邦彦的慢词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宋.周邦彦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宋朝俞文豹的《吹剑续录》,原文中苏东坡曾问幕士:“我词比柳词何如?”幕士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
柳永,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词人,其出身可谓显赫。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名门、书香世家,家族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据史书记载,柳永的先祖可以追溯到中古时期的河东柳氏。这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河东柳氏人才辈出,代有闻人,不仅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等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淀。
柳永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环境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和才华,对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在家庭的影响下,柳永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词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