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鼎之迷 世界之迷(中)(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馆长,我怎么越听越糊涂?”谢重一脸迷茫,大禹治水距今4200多年,而胡夫金字截却有4700多年。
中间足足差了近五百年。
这还不重点,重点是发生大洪水的时期,这个可不是只有东方有大洪水,在西方的神话记载中也有大洪水。
在金字塔周边也发现在洪水的痕迹,但在基本上都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距今也就5000多年。
这鼎却有5万年的历史?
那就不可能是九鼎,九鼎也是在治水之后才造的。
并且,这鼎也才三百多公斤,与谢重想象中的鼎相差甚大,要谢重想象中,九鼎应该硕大无比,重达千斤才对。
要知道,商后母戊鼎都重达重832.84千克。
当然这只是他的想象。
就像他曾经想像过传国玉玺应该是一方大印,但其次他后来看书以后才知道,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皇帝的印玺。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究竟有多大呢,一个火柴盒大小!
瑞加上史书上没有记载到底多大,说他是,他也是,只是年份怎么办呢?
”谢先生,我可以肯定,此鼎乃是九鼎之一的究州鼎!“陈馆长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九鼎不可能只有这么大,九鼎在远古代表什么,你应该知道,此鼎重三百十六公斤,不重七百多斤罢了,怎么可能!”谢重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非也,非也!”陈馆长摇了摇头:“目前,华国考古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鼎是司母戊方鼎(又称后母戊鼎),是商王国后期铸造的,它高133厘米,重800多公斤。”
“据考证,即使在青铜铸造技术臻于完善的时期,司母戊方鼎这样巨大的器型也很难制造成功。”
“而九鼎的铸造时间比司母戊方鼎的铸造时间早了很多年左右,其铸造工艺更加不成熟,以此推测,九鼎的大小一定远远小于司母戊方鼎,假设九鼎的长宽高是司母戊方鼎等比例减少一半,那九鼎的重量不过100斤出头。”
“就如同,这究洲鼎!”
陈錧长喝了口继续:”事实上,楚庄王从王孙满口中得不到九鼎轻重大小的答案,就说过一句话:把楚国人的衣带钩头(原文为“钩之喙”)都拗下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
“我们不知道楚庄王说这样的话是因为自嘲还是蔑视,但在他的认知中,九鼎的器型绝对大不到哪里去。“
”那你又如何解释此鼎出现的时间?你们刚刚说,此鼎成鼎应该是5万年之前。“
”是的!“
”你可知,全球发大洪水的时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