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粤海行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0年代初,改革之路方兴,走私活动泛滥却成了改革开放的副产品,鉴于走私已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中央领导下发了重要批示,雷厉风行,抓住不放,由此掀起了一场反走私的光荣斗争。
粤省改革初期,走私活动最为泛滥,1980年沿海地区查获的走私案件就高达2.5万起,走私货值达到了4100万元之多,一度达到国家警戒峰值。
千余艘大小走私船游走在东海和南海上,很多船只打着渔船的旗号掩护走私行为,甚至还有武装护送走私的情况,海盗现象出现在80年代的近海。
农夫不再耕作,渔民不再打鱼,工人不再做工,甚至学生都扔掉了书本。大批民众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挺而走险。
粤海当地流传着“工农兵学商,大家来经商,东西南北中一起来粤东,”这样的说法。
打击走私最大的困难不在于立法漏洞和监管不力,而是牵涉过广。
他绝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走私主体不仅是平民群众,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
走私之所以颇成气候,离不开少数干部的纵容,甚至直接加入。
负责打击走私犯罪的工作人员大都会有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生怕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遭到打击报复。
一个走私案件,很可能就会牵扯到成百上千人。一旦处理,可能就要覆盖大批干部群众。执政者也担心力度太大,会阻碍经济的增长,造成过大的社会影响。
总之是多方顾虑!
有些心思不正的人打心底,不愿对走私过分打压,因为他们打心底里认为走私并非是什么大害!
他们认为这样既可以刺激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填充老百姓的腰包,还能促进地方就业。
没有什么不好???
甚至,有些干部都参与走私,一些干部出于畏惧而不敢打击走私,一些干部处于错误认识而不愿意打击走私。
这些都为走私的恶化创造了温床,粤海普通民众心中包公已经消失,能见的只有包私和包庇。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群众在上层风气的带动下,不仅在走私的路上渐行渐远,而且对走私的错误认识也愈加固化。
对于任何社会问题来说,思想的纠正绝对是最艰巨的任务!
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背景下,一些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对社会风气的败坏显然是巨大的。走私治理陷入了恶性循环,受到了中央的重视,走私治理就从一个地方性问题上升到国家性问题。
程国老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是专家,他主持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稳定,改革开放之后,他又成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主管党建工作,严抓干部作风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