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人脉也越来越广(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时诸葛亮和弟弟年纪尚幼,还未展现出值得重视或招揽的才能。

【而大哥诸葛瑾确实才华不凡。

【但在叔叔死后不久,诸葛瑾毅然前往江东投靠孙策。

【即使刘表有意拉拢诸葛瑾也为时已晚。

实际上,诸葛瑾这种做法有些不太道德。

【毕竟他知道刘表和孙策有着世代恩怨。

然而诸葛瑾仍选择坚定地投入孙策怀抱,】

【不顾旧主情谊。

【这样的选择实际上等于对仍留在荆州的两个弟弟置之不理了!】

【刘表为人虽然宽厚,但对诸葛瑾这一举动也表示了些许不满。

因此,原先给予诸葛亮和诸葛均的特别待遇也随之取消。

【不过,诸葛亮和诸葛均并不愚笨。

即使失去了叔父诸葛玄和刘表的庇护,以及大哥投奔孙策后的孤立,他们仍然能够自给自足,并在隆中安定了下来。

【这期间,诸葛亮不仅仅致力于耕作。

他还凭借着亡故的叔父诸葛玄与诸葛家的声望,积极结交荆州的文化名流。

像石广元、孟公威、司马徽等荆州贤士,对诸葛亮都赞誉有加。

【长此以往,诸葛亮在荆州渐渐声名鹊起,人脉也越来越广。

尤其是名士司马徽,简直将诸葛亮捧上了天。

在司马徽的鼎力推荐下,诸葛亮与庞统被世人称作“卧龙凤雏”

【当时流传于荆州一句民谚:“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人则可得天下!”

当然,这句话不乏夸张成分,但也侧面证明了诸葛亮确实具备过人才华。

否则,司马徽等一群知名人士也不会如此卖力地为他宣传造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诸葛亮熟谙兵法,但在当时,他的自我定位更偏向于类似于萧何那样的内政专家,并不专长带兵打仗。

不过,“是金子总会在合适的时候发光。”

年轻的诸葛亮万万想不到数十年后,自己会带领大军无数次穿越巴蜀栈道,为那个遥不可及的北伐理想奉献一生。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在穰山被曹仁击败,无奈之中只好前往荆州投靠刘表。

【此时的刘表正好需要一名抵御曹操的屏障,而刘备无疑是最佳选择。

很快,刘表安排刘备驻守新野,作为阻挡曹操南侵的第一线防线。

此时的刘备已经在中原纵横十余载,曾经贵为州牧,地位与当时的曹操相匹敌——那时候曹操也只是统领着一个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