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未来必成大害(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除非主动寻求一死,不然敌人将极难取走他的性命。
比起榜单奖励而言。
那些关于未来的预测片段,特别是与黄盖相关的情节,更是让诸侯们感到困惑和不解。
孙策则是其中最感到困惑的一位:
通过之前对于禁经历的讨论,他已经预知到曹操拥有统一中原的实力,
并且曹操必然会向南方发起攻势以满足自己的抱负,
但是208年的赤壁之战,似乎与自己孙伯符完全不相关,
真正站在历史舞台 ** 的人物显然已经锁定为三位:周瑜、曹操以及黄盖自己。
现在,孙策不仅有了继承人——四岁的儿子孙绍,
按理来说,将来应该由他来接管江东势力才对。
既然如此,为何最终却是弟弟孙权即位称主?
难道是内乱篡夺?
这一猜想迅速闪过孙策的脑海后就被他自己否定,
因为他深知黄盖和周瑜等人对自己的绝对忠诚。
因此,如果孙权是篡位登基,则绝不会有黄盖和周瑜这样的忠臣愿意为其效命。
这样想来,孙权应该是因为正常情况即位的。
然而,考虑到208年时孙绍已接近成人,届时若孙策还在,
应该直接传承予他长子才是。
那么这就表明,自己恐怕无法等到那天,
换句话说,自己的命运可能就在接下来这两三年间确定。
说不定某日清晨醒来发现自己生命垂危,
想到这里,一种被称为‘忧郁’的情绪如同洪水泛滥般冲击着孙策的心头。
“从建安元年至建安十三年,这段时间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波折与变迁?”这一刻,在场的各路诸侯心中都不禁升起了种种疑惑。
尤其是孙策,令他尤为不解的是,自己正当盛年之际,为何会骤然逝去。他死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不仅是他,周瑜、太史慈等人心中亦是充满了迷茫。太史慈原本因孙策给予的承诺及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才从刘繇手下叛变过来。而现在,依据榜单所显示,孙策竟然会在建安十三年前离世,这一消息让他心如刀割。
如今的孙权,不过是区区一十四岁少年人,太史慈以前对他并不甚了解。然而,后来这个人成为了江南的领袖,显然非同小可。尽管在黄盖的评述中,并未详尽讲述孙权的功绩,但稍有洞察的人都可以看出,在赤壁之战时,曹操作拥的力量几乎已达到了吞并天下的境地。如果当时孙权对抵抗曹操缺乏坚定的决心,而选择求和,那么赤壁之役便不会发生。由此可见,这位孙家子弟并非等闲之辈。
身居许都的曹操,目睹这一系列榜单,亦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感到了棘手。“看来最终妨碍我统一四海的,竟是这江东的孙权、周瑜、黄盖等人了?”
探马回报称,前不久孙策曾从袁术处以传国玉玺换得了数千兵力,此事当初并未引起曹操足够的重视。在那时,江南虽少有名将坐镇,但也聚集了不少势力,例如刘繇、严白虎及王朗等人,每个人手握重兵。孙策带来的这支数千军队,几乎算不上任何增益。而未满二载,江南的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策几乎完全统一了江南地区。依靠着长江这条天然防线以及强大的水师力量,使得江南迅速转型为一处防守极为有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