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期的中国陶瓷(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形式特点

- 夏代:以泥质灰陶、夹砂灰陶为主,黑陶、棕陶次之,还有少量白陶。器形有鼎、罐、甑、觚、豆、簋等。纹饰以篮纹、方格纹、绳纹为主,还有素面磨光及回纹、叶脉纹等。造型以折沿平底、三底足、圈足为主.

- 商代:早期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增多,有少量红陶、棕陶和白陶。中期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白陶数量有所增加。晚期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白陶高度发展。器形丰富,纹饰以绳纹为主,中期盛行饕餮纹、云雷纹等,晚期则减少.

- 西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后期黑陶、白陶少见。器形有鬲、甑、爵、豆、簋等,造型以袋状足、圈足、平底为主。纹饰以较粗的绳纹为主,还有划线纹、弦纹等.

优点

- 制作工艺进步:夏代出现馒头窑,提高了陶器的烧成温度和质量;商代出现龙窑,火势大、通风力强、升温快,可增加窑的长度,提高装烧量,还能维持窑内气氛,推动了由陶到瓷的过渡.

- 装饰性增强: 除了传统的绳纹、篮纹等,还出现了饕餮纹、夔纹等精美的图案纹饰,白陶和原始瓷器的出现,不仅质地细腻,而且器表多饰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实用性提升:陶瓷器的种类不断丰富,涵盖了炊器、食器、饮器、盛器等各类生活器皿,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种需求.

影响

- 技术传承与创新:为后世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窑炉的改进、原料的选择与加工、施釉技术等,都为后来瓷器的成熟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文化传承与交流:夏商周时期的陶瓷器不仅是生活用品,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不同地区的陶瓷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社会发展的推动:陶瓷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陶瓷器作为礼器在祭祀、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等级观念.

新石器时代

- 陶鹰鼎:作者不详,出土于陕西华县太平庄仰韶文化遗址,由泥质黑陶制成。其手法是通过对雄鹰伫足站立的生动造型塑造,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美感巧妙融合,鹰喙、眼等部位刻画逼真,腿部肌肉、尾部等细节处理展现出力量感,体现了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址,作者无考。该瓶将瓶口塑成人首状,瓶身装饰弧线、三角和斜线等图案,使雕塑人头与瓶身图案浑然一体,展现出当时较高的造型与彩绘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