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知之甚详(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且说某日,徽宗让生性跳脱的王希孟在宫内随意游玩,蔡京偶然碰见后,对其产生厌烦。但当他从执事太监口中得知王希孟是徽宗的高足后,就到徽宗那儿告状,没想到徽宗不以为意,反觉得王希孟生性洒脱,不拘泥小节,而且赋能创研,他之所以如此,恰是因为他跳脱的个性,亲身游历,亲眼目睹,亲耳听闻、亲嗅芳香,如此自然感受切实,代入感强。

蔡京听闻,虽不满徽宗偏向王希孟,但不免对王希孟起了爱才之心;加之不好硬着反驳徽宗的见解,只好顺势溜须拍马,对王希孟也是一通夸赞。

之后,王希孟被徽宗派去游历山河,他来到江南,不顾早晚,废寝忘食地查看,直到有一次他在江浙看到日未出,天蒙亮时,一座座青山翠林雾霭中,流动的雾霭仿佛天宫的云彩,青山也如云彩之间的宫殿,虎啸一声,群鸟飞起,宛若人间仙境。他就由此为轮廓,开始绘画,从座座高山、片片雾霭到青林翠竹、小桥流水、农耕闲娱、亭台楼阁、江山映衬……无一不真实地画出来。

刘景荣听到这儿,就和先前仙姑说的画好后,准备石青、石绿和赭石等材料,进行上色等工序。只是这幅画结束后,原本是没有名字的,而徽宗看了之后,也感慨于锦绣山河的壮美,只叫山河江山图;直到画中有人题写这首诗,因首联中的“江山千里”,才有人叫它《千里江山图》了。

佟为接着,就指着图画上的印章和字迹挨个解释,先从书画正上方的古诗和四个红色印章开始。“江山千里”这一侧的印章是“乾隆御览之宝”和“石渠继鉴”,诗尾一侧的两个印章是“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还有一枚“由日孜孜”的印章,从乾隆御览就可知是爱新觉罗·弘历赏析后盖章,而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又有心超越民间所羡慕的“四世同堂”,想学107岁的佘赛花“五世请缨”,就曾给11岁的曾孙赐婚,希望得五世同堂,故而以“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表达夙愿。同时,乾隆印章下应该有南宋理宗的“缉熙通宝”印章,因为乾隆皇帝看不惯昏庸无能的宋理宗赵昀,就盖住了其印章。

中间的诗首联主要夸赞王希孟的笔法精湛,气韵不俗,技法炉火纯青到可以媲美神迹;颔联依旧是感叹画作举世无双,唐朝也无此皲法。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如: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等。颈联中的王和赵,可不是王希孟和赵佶,而是王诜和赵伯驹,君与臣中自然指徽宗和满朝文武,尤其是蔡京。尾联则是反问培养画家的人何时有这种炉火纯青的技法。也有说,纵然画作百年难遇,但对治国安邦又有什么益处呢?

对于这首诗的作者,据传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蔡京,一个是乾隆。因为徽宗把《千里江山图》赏赐给蔡京,而蔡京又题跋,这首诗也是那时题写的,夸赞了画法画技和青绿之美,但还希望培养画家的徽宗反思。而乾隆在得到《千里江山图》后,就盖了好几个章,也可能题诗,结合全诗来看,首、颔和颈联都是赞扬,唯独尾联反转。那么,判断是蔡京还是乾隆的突破就在尾联上。

其实,尾联里有“作人者”和“调鼎”,“作人者”出自《诗经·大雅·棫朴》中“周王寿考,遐不作人”,本意是:周王高寿,怎让人不激动呢?孔颖达在注解中曾作“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作人者的言外之意也就是造就和任用人才的人,自然是徽宗。而“调鼎”本指烹调食物,但《老子》中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所以,调鼎也有了辅助君王的宰相,这里自然指蔡京了。尾联还能这么说:培养和造就了希孟这样人才的徽宗,为什么不反思一下,当时何以会任用蔡京那样的人来担任宰相治理国家?

那么,如果这首诗真的是蔡京所作,他又怎会对徽宗有这样的质问?又怎敢对徽宗有这样的质问?而反观乾隆则不同,他本是清朝人,又是帝王,以后世人的视角来质问当年的徽宗,不仅彰显自己的治国智慧和政绩,而且对比出自己的高高在上,震古烁今;更重要的一点,清朝时一直借纪念英雄的名义诋毁汉人帝王,比如袁崇焕之死并非完全冤枉,但乾隆让人把他描绘得如岳飞一般精忠报国,却遭遇崇祯帝的杀害;目的就是让世人以为汉人帝王昏聩,统治当亡。

两相对比之下,这首诗是乾隆所做的可能更可信。刘景荣倒也吃惊了,他也未曾想还能见到皇帝的真迹。

而说到绘画上,画作大多是水墨画,也就是黑白画,而青绿山水就是彩色画;青绿山水由隋朝展子虔所创,后经唐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以及宋赵伯驹和赵伯骕兄弟的传承和革新,到王希孟时,青绿山水画已经比较成熟了。但要动用如此多的石青、石绿作画,耗资巨大且技法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