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上课(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类似的案例可不少。
比如水木大学。
……
陈家村。
李杰前脚刚到家,后脚,那帮回村的大学生就闻风而至。
“江河哥。”
“江河大哥。”
“哥。”
来的人,不论年龄大小,一律喊他哥,即便陈小飞的辈分比他大一辈,也是这么喊。
接着,众人又七嘴八舌的问起了问题。
他们上的大学,都在相对比较大的城市,环境跟他们成长的环境截然不同。
农村和城市的区别,让他们生出了很多的疑惑。
此外。
高校历来是各种思潮最活跃的地方,毕竟,年轻人很容易收到了鼓动,受到感染。
十七八岁的年纪,脑子里满满地都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
认准了一个方向可以奋不顾身的那种理想主义。
眼见大家的问题有点多,李杰索性大手一挥。
转移阵地。
去祠堂。
上课。
不多时,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到祠堂,期间,有不少闲着的村民,也带着孩子一起来到了这里。
70年代末的农村,真的没什么休闲娱乐活动,难得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块。
这个热闹,他们凑定了。
大人、小孩,全来了。
最后,里三层、外三层,全部被围满。
陈小飞和陈大光去了储藏室,将黑板搬了出来,这块黑板很旧,毕竟用了好几年。
正面还有三角函数的题目。
那是昨天上课用的,这帮大学生回来,也继续着李杰之前的补课行动。
给村里的娃娃们补课。
不过,现在的补课老师多了。
三十三个人,每个人都能客串一下老师,小学、初中、高中各科都能找到对应的老师。
免费补课,一毛钱不要。
简单的布置好场地,李杰点名道。
“陈小飞,你先说。”
“江河哥,过去这段时间,我们真的走错了吗?”
陈小飞是陈家村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燕京,华夏的心脏地带,那里的各种思潮最活跃。
信息密度最高。
各种学社甚至能够提前得知一些即将颁行的政策。
“你是指什么?”
“是……”
“嗯,我明白了。”
李杰微微点头,看到其他人也很迷茫,他就着身后的那块黑板,给他们上了一堂历史课。
万变不离其宗。
现代社会的各项制度都能从历史中找到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