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87集《妙法莲华经》(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九十六面,我们看丙三,流通段。
前面的经文,从<方便品>一直到<授学无学人记品>,总共有八品,是迹门的正宗分。这以下从<法师品>到<安乐行品>有五品,是属于迹门的流通分。
迹门的正宗分主要的就是三周说法,使令我们会权入实,把三乘的权法会归到一佛乘的实法。会权入实,它的重点并不是要你改变你修学的法门,这点要注意。以前你喜欢持戒,你还是照样持戒;你喜欢拜忏,你照样拜忏。权法的法门是不改变的,那么改变什么呢?改变的是我们的知见,就是我们修行的观念。我们必须从一种三乘的知见,而提升到佛陀的知见,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基本上,三乘的修学,它的知见就是因缘观。三乘的因缘观是很广大的,包括了十法界的染净因果。我们因为杀盗淫妄的因缘而堕落到三恶道,因为五戒十善的因缘而生到人天,因为四谛十二因缘而成就涅盘寂静,也因为六度的因缘而成就菩萨的功德,就是整个十法界的染净因果。
因缘观的好处,先讲好处。它的好处在于,它会从十界的差别相当中让我们产生一种明确的取舍。很明确,什么东西是我要追求的,什么东西是我要舍离的。从因果的取舍,使令我们怎么样?不断地增上。你不取舍你哪有增上呢?这个是因缘观的好处,透过取舍而增上。
因缘观的缺点——这不是它本身有缺点,是我们凡夫的心有所得去修因缘观,就产生了缺点。什么缺点?就是产生坚固的法执。
这个法执,我们从禅宗的公案里面可以看得出来它是什么相貌。禅宗的二祖去参访初祖,说,弟子心不安,请和尚安心。初祖说,将心来,吾与汝安!
就是,你从因缘观,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心不安定。当然你能够发觉你心不安定,那你也是有修行了。一般凡夫是不知道自己心不安定的,就是烦恼很难调伏嘛。烦恼是这样,你要不管它,它也不会管你,那大家就和平共处,就是心随妄转。但是你要去对治它的时候,它一定会抗拒你,有时候烦恼就更加的粗猛。所以,从因缘观的角度,你会发觉烦恼的活动特别地炽盛,这第一个。
第二个,三祖去参访二祖,他怎么说呢?他说,弟子业障深重,向和尚忏悔。那禅宗的公案都是这样,只有一个思想——回光返照,你不要顺着因缘去观。有回光返照之后,哦,罪业觅之了不可得。
也就是说,从因缘观,对我们凡夫是非常不利的,我们会陷入烦恼的思考跟业力的思考。所以你从因缘观修学,你会得到一个结论:烦恼难调伏,业障太深重。
如果我们一个凡夫,一辈子只知道诸法因缘生,好处是你今生会进步;但是你的缺点是,你的格局太小了。因为你把自己定义作生死业障凡夫,所以你落入了一种生死业障的框框里面。你变成怎么样?自我设限。就像《楞严经》说的,当我们修因缘观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变成水泡,就是你会被你的因缘框住。而落入因缘对我们是不利的。
从修行的角度,你要论因缘,那烦恼和业力一定比你的修行更大。如果要讲人生经验,你要落入因缘所生法,你就不是烦恼跟业力的对手了。它长时间在我们内心当中活动,而你想用短时间的法门、短时间的修行去处理它,就因缘论因缘,那你就不是它的对手了,你就很被动了。
就是说,当我们落入水泡的思考的时候,那你就是一个水泡了,你每天的纠结就是,欸,我今天烦恼淡薄一点,今天业障少一点。欸,过了几天,懈怠了,烦恼又开始活动,业障还是依旧存在。所以你就永远在烦恼跟业力里面牵扯不清了。这就是因为你因地发心不正。你不能站在烦恼跟业力的角度来当作你起修的本因。
那怎么办呢?所以佛陀必须要怎么样?会权入实,把三乘的因缘观回归到一心真如,就是先找到你的宝珠,摩尼宝珠。就是说,无量劫来,从因缘的角度我们是非常弱势的,因为我们大部分都在颠倒当中,只有少数的时间在修学,所以你不能从因缘的修学来跟它对抗,你弄不过它的。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把你的强项拿出来,把你的摩尼宝珠拿出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说,我们烦恼再重、业障再深,这个都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那是因缘所生法。我们要回到生命的原始点,就是清净心、菩提愿,就是所谓的称性起修。这很重要!称性,不能称因缘。
就是说,我们修行的第一点,要告诉自己:我本来没有烦恼,我本来没有业障。你要从这个地方产生信解,你才好修行。就是说,因地心影响你的果地觉。你的因地错了,你整个格局都错了。你必须要找到跟诸佛菩萨同一个因地,你才有可能变成诸佛菩萨的结果。就像《楞严经》说的,你不能拿沙去煮饭,你这个沙煮了半天,你是热沙。就是你不能陷入一种烦恼业力的纠结当中。所以,称性起修,就是你要相信你自己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拜忏的时候,欸,本来没有业障。那这个因缘呢?因缘变成怎么样?变成假观。就是天台智者大师说的一心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