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谏言风波,宦海浮沉

然而,朝堂之上的势力纷争错综复杂。

杜甫的直言进谏虽出于公心,却触动了部分权贵的利益。

李林甫在退朝后,私下对几位亲信大臣说道:“这杜甫,如此不知变通,他的主张若真被采纳,我们的诸多计划可就难以施行,必须想办法让陛下打消念头。”

于是,他们纷纷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说杜甫目无圣上,故意扰乱朝堂秩序,居心叵测。

李林甫在向皇帝进谗言时,表情严肃,语气诚恳,仿佛真的在为皇帝和国家担忧,可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最终,肃宗还是没能顶住各方压力,一道圣旨下达,杜甫因直谏而被贬到华州。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杜甫感到无比失落。

他望着那威严的宫殿,心中五味杂陈,自己一心为国为民,却落得如此下场。

但即便如此,他心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愿从未改变,依旧想着能辅佐君王,让国家重回清明,百姓重享太平。

他默默转身,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朝堂,心中暗自下定决心,哪怕被贬,也要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走出朝堂,寒风扑面而来,吹起他的衣摆,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却又坚定地迈出了脚步,向着未知的前方走去。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杜甫的心间。

他伫立在长安的街头,秋日的寒风似冰刀割面,枯黄的树叶在风中瑟瑟飘零,吹乱了他的发丝,也刺痛了他的灵魂。

望着那熟悉而又渐渐远去的宫殿,心中五味杂陈,往昔的壮志豪情仿佛被现实的冷水瞬间浇灭,只留下无尽的怅惘。

那些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祉的宏伟抱负,难道就这样被无情地击碎了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不甘,可在这乱世之中,他又能如何呢?

他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那件略显单薄的长袍,却怎么也暖不了心底的寒意,不禁喃喃自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但杜甫终究不是轻易被打倒之人。

短暂的消沉过后,他强打精神,转身回到家中。

一进家门,便看到妻子杨氏正有条不紊地为一家人收拾行囊,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又懵懂地看着忙碌的母亲。

杜甫走到妻子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愧疚之情溢于言表:“是我连累了你和孩子们,让你们跟着我受苦。”

杨氏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温柔地看着他,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轻声说道:“你一心为国,我从未怪过你。咱们夫妻一体,患难与共,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说着,她轻轻抚摸着杜甫的手背,似在传递力量。

杨氏,这位温婉贤淑的女子,多年来与杜甫相濡以沫,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始终默默操持着家务,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是杜甫坚实的后盾。

她虽不常参与杜甫的仕途纷争,但对丈夫的理想和抱负有着深刻的理解,总是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支持与鼓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