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眼前这衰败的景象,狂风在村庄中呼啸而过。

吹得那些破旧的门窗“哐哐”作响,仿佛是村庄在发出痛苦的呻吟。

杜甫心中一阵揪痛,仿佛有一只无形且有力的手,紧紧地攥住了他的心脏。

他不禁在心中思忖,这号称盛世的长安,怎会有如此凋敝不堪的地方?

同为大唐的子民,为何命运竟会如此悬殊?

杜甫心情沉重,脚步缓慢而沉重地走进一户人家。

屋内昏暗潮湿,霉味扑鼻,仿若一个被光明永远遗忘的角落。

一位老妇人正佝偻着身子,坐在角落里,借着从破窗透入的微弱光线。

艰难地为家人缝补着破旧的衣衫。

她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粗糙而干裂,好似历经风雨无数次侵蚀的树皮。

她穿针引线时,多次都穿不进那小小的针孔,着急得手指微微颤抖。

每一线穿过布料,都显得那么艰难,仿佛用尽了她这一辈子所有的力气。

听到脚步声,老妇人抬起头,看到杜甫进来,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惶恐。

急忙起身,福了一礼,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哎哟,客官,您是?莫不是上头派来的官人?”

杜甫见状,连忙摆了摆手,和声说道:“大娘,您别多礼,我不是官人,只是一介书生,四处游历,来看看大伙。您这是在给家人缝衣服呀,手艺看着可真好。我家中母亲也常这般缝补,针脚细密,穿上暖和又舒坦,您这活儿,和我母亲有得一拼。”

老妇人微微叹了口气,苦笑着说:“客官谬赞了,咱乡下妇人,哪有啥手艺,不过是为了省些银钱,自个儿胡乱缝补罢了。家里穷,实在买不起新衣裳,只能缝缝补补,将就着穿。这日子,唉……实在是难熬哟。”

说着,老妇人轻轻抚摸着手中那件破旧的衣衫,眼神中满是无奈。

仿佛在抚摸着这艰难岁月留下的一道道伤痕。

杜甫顺势坐下,轻声问道:“大娘,听您这意思,日子过得很艰难吧?”

老妇人抹了抹眼角,摇头叹道:“可不是嘛,客官。如今这世道,连年征战,咱这小村子,但凡有些力气的青壮年,都被征去当兵咯。家里没了壮劳力,田地大多都撂荒了。上头的赋税却一点也没少,还愈发繁重,像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实在是不堪重负啊。就说那租庸调制,除了田租、绢帛,还有各种杂役,一年到头,没个喘息的时候。”

杜甫眉头紧皱,面露不忍,追问:“赋税怎么个重法?”

老妇人无奈地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绝望,说道:“客官有所不知,甭管地里收成咋样,税赋都得按时足额上缴。就拿去年来说,为了凑齐赋税,大伙不得已,把家里仅有的牲畜、粮食都贱卖了。我家为了完税,把牛卖了,今年春耕都成了大难题,只能靠人力一点点地翻地,累得人腰都直不起来哟。有一回,我那小孙子饿得直哭,家里却连口米汤都拿不出来,只能哄着他说,等熬过这阵子就好了,可啥时候是个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