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年 对交趾地区政策变化(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宣德二年,大明的天下看似广袤无垠、四海升平,可那偏远的交趾之地,却似一锅将沸未沸的浓汤,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潮涌动。交趾,地处南疆之陲,与中原山水相隔,风俗迥异,百姓们操着别样的言语,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与信仰。此地虽已纳入大明版图,朝廷也派了诸多官员前来治理,可这文化与地域的差异,就如同那难以逾越的沟壑,让治理变得棘手万分。

《明史·外国传》中载:“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永乐五年六月癸未朔,诏告天下,设交趾三司,抚绥人民,以靖边疆。然其地蛮夷杂处,民俗悍犷,叛服不常,屡有乱事,朝廷数发兵讨之,劳民伤财,而治理之难,甚于内地诸省也。”此寥寥数言,便将当时交趾那复杂难驯的状况勾勒分明。朝廷本欲借设立三司,让交趾之地安稳下来,可当地各族混居,百姓性情剽悍,时而顺从,时而反叛,叛乱之事屡屡发生,朝廷多次出兵平叛,耗费巨大,治理起来比内地各省要艰难数倍,这便为那围绕“1427年 交趾当小人”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纠葛与纷争、关乎大明边疆治理的历史有了清晰可寻的脉络。

我唤作陈福,本是交趾城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吏,身形瘦小,面容透着几分狡黠,生就一双滴溜溜转的眼睛,仿佛时刻都在盘算着什么。自幼家境贫寒,靠着那点识文断字的本事,在衙门里谋了个抄抄写写的差事,勉强糊口。我这性子,胆小怕事,又极为自私自利,心里头成天琢磨的,不是如何为百姓谋福祉,也不是怎样尽忠职守,而是怎样能从这乱世中捞取更多的好处,攀附上有权有势之人,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坦些。也正因如此,在这交趾的风云变幻中,我干出了些为人不齿的“小人”行径,至于最终结局如何,也只能随着这历史的风云缓缓呈现了。

那时,交趾城里新来了一位知府大人,姓张,据说乃是从京城来的,一心想要在这交趾做出一番政绩,好早日高升回朝。这张大人初来乍到,便雷厉风行地开始推行一系列新举措,整治吏治、清查田赋、兴修水利,桩桩件件,看似都是为了交趾的长远发展。

可我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些事儿哪一桩不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哪一桩能让我从中得利呢?我可不想跟着瞎忙活,还捞不着好处。于是,我便动起了歪脑筋。

一日,衙门里召集各房小吏,商议清查田赋之事。那负责此事的主簿大人说道:“诸位,张大人有令,此次清查田赋,务必做到详实准确,不可有丝毫疏漏,那些隐匿田产、妄图逃税的大户,定要严惩不贷。”

众人皆应声称是,我却在一旁暗自思量:“这清查田赋,那些大户们肯定着急,我若是能从中牵线搭桥,帮他们躲过这一劫,说不定能得不少好处呢。”

散了会,我便悄悄寻了城中一位颇有势力的田姓大户。这田老爷在交趾城里有大片的田地,平日里就靠着瞒报田产,少交了不少赋税,此次清查,他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呢。

我到了田府,见了田老爷,陪着笑脸说道:“田老爷,小的今日冒昧前来,是有一事相告,关乎老爷您的身家大事呀。”

田老爷赶忙请我入座,急切地问:“陈老弟,有话但说无妨,莫要卖关子了。”

我压低声音道:“田老爷,您也知道如今衙门里正清查田赋呢,张大人那可是铁了心要查个底朝天,您这田产的事儿,怕是瞒不住了呀。不过,小的倒是有个法子,能帮您躲过这一劫,只是……”

田老爷何等精明,一听便明白了我的意思,当即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塞到我手里,说道:“陈老弟,只要你能帮我这一回,好处自然少不了你的,你且说说,是何法子?”

我收起银子,嘿嘿一笑,说道:“田老爷,您只需如此这般,将一部分田产暂时转到那些穷苦百姓名下,等这风头过了,再转回来便是,衙门里那些事儿,我自会帮您打点,保准万无一失。”

田老爷听了,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又给了我些银子,让我务必把事儿办妥。

我拿了银子,心里美滋滋的,便在衙门里耍起了手段。我偷偷篡改了一些账目,又在上报的文书里做了手脚,将田老爷的田产数目改得少了许多。可这事儿哪能瞒得住所有人呢,衙门里有个叫李正的小吏,为人正直,早就看不惯我平日里那副鬼鬼祟祟的样子,他察觉到了些许端倪,便暗中留意起我的举动来。

过了几日,那李正趁着我不在,偷偷查看了我经手的账目,发现了我篡改的痕迹,当下便拿着证据,去禀报了主簿大人。

主簿大人听闻此事,大怒道:“好你个陈福,竟敢在这清查田赋的节骨眼上徇私舞弊,胆子也太大了,来人啊,把陈福给我找来!”

我正哼着小曲儿,做着日后飞黄腾达的美梦呢,突然被衙役叫到了主簿大人跟前,一看那架势,还有李正手里拿着的证据,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坏事了,可还是强装镇定,狡辩道:“大人,小的冤枉啊,定是有人故意陷害小的,小的一向忠心耿耿,怎会干这等事呢。”